![]() |
|
|||
日前,遼寧陸軍預備役高炮一師開展了2012年的冬季適應性訓練,該部隊的一團帶領近百名預任軍官在沈陽周邊進行了極為嚴酷的長途跋涉。參訓人員帶著全部裝備,每天徒步強行軍25公裡,並在寒冷的冬夜在野外露營。當天,記者全程體驗了這次『嚴寒訓練』。
在沈北某地域,一片大野地裡,忽然冒出了幾座『塑料大棚』。這就是高炮一師一團的駐訓地。在這裡,一座寬6米、長18米的塑料大棚內沒種什麼蔬菜,而是整齊地擺放著床板,床上放著參訓人員的背囊、軍用睡袋和軍用防潮墊等寢具。記者粗略數了一下,這個大棚內竟能住60人。大棚內安放了兩個尺寸巨大的爐子,爐火正旺,室內溫度達到20℃左右。由於這個大棚的外形和普通的蔬菜大棚一樣,因此同不遠處的真正的蔬菜大棚渾然一體,很有隱蔽性。此時,數十名參訓人員正在遠處的一塊空地上進行著隊列訓練和相關的戰術動作訓練。
據介紹,這些參訓人員大部分都是沈北某企業的員工,年齡都在25歲左右。一位參訓人員告訴記者:『頭一次參加這種接近實戰環境的訓練,感到很新奇。』
在駐訓地旁邊,一輛野戰炊事車在4名現役軍人的操作下正在准備著晚飯,大鍋裡燉的是排骨和土豆。『這是我們標准配發的野戰炊事車,它能在4個人的操作下,在一個半小時時間內為100多名戰士做出熱騰騰的四菜一湯。』
在冬訓地點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停著一輛大型的『綠色集裝箱貨車』。『其實那是一輛經過偽裝的數字化可移動指揮平臺。這是目前比較先進的一種指揮方艙,可以通過它進行指揮、通信、偵察,對各種軍事命令進行上傳下達。該平臺還有3臺電腦,可以進行戰術作業和偵察視頻傳輸。同時該平臺可自動發電,還可迅速移動,指揮員在這裡通過全角度探頭,對周圍情況進行研判,該平臺的通信系統能與任何單兵電臺進行通聯。通俗一點講,它就是陸地上的預警飛機。』一團團長鄭雁告訴記者。一團參謀長任重介紹說,在和平時期,該平臺還可用作各項應急救援行動的移動指揮所。在地震、水災等自然災害面前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快速有效的組織調動,使救援更加迅速。
本報記者楊碩見習記者方月寧
攝影常晟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