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多年前復抄的這張賣身契也已成為一張舊紙。
78年前一名3歲男童從汕頭被貧困父母賣至泉州
身後留下一紙賣身契揭開身世的秘密
文/圖記者陳正新
78年前,一個3歲孩子因家貧被父母簽下賣身契送與福建泉州陳氏撫養,換取了180塊銀元。老人身故前,這紙賣身契方纔傳到了他在福建的兒孫手中。按照老人的遺願,他的兒輩憑借這紙賣身契上僅有的線索在潮汕地區已經尋找了數年……
身世的秘密
78年前,被賣掉的孩子乳名叫『福官』
1931年出生的那個孩子,乳名福官。
2008年,時年78歲的他在福建泉州去世。去世前,老人纔把一個藏了多年的秘密公布——他掏給六個子女一張屬於自己的『賣身契』。在這張賣身契上,清清楚楚地記載著:1934年,年僅三歲的『福官』被家貧的父母賣掉。
福建泉州的陳法成花了180塊銀元買走了這個男孩,延續香火。這個被另取名陳瑞玉的男孩果然為陳家延續了香火,在泉州的一個小鎮成家立業,有了6個兒女,一直生活到老。
『老人走之前,身體不適的時候,纔提起這件事,之前我們都不知道。他也沒有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去尋找他的家族和過去。但是我們作為兒女的,都感覺老人有這個意願,我們想幫他完成。』老人的兒子阿成說。
在那張78年前簽下的契約上,記者看到,『福官』的親生父親名為江馬成、母親蔡氏,『籍貫汕頭人』。這些大概就是全部可以追尋老人親生父母和家庭的線索。而就是憑著這一張賣身契,老人的兒輩們開始了長達數年的尋親路。
昨天上午,老人的孩子阿成在汕頭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他和二哥剛剛從福建而來,連續多天尋找無果。『二哥有事先回福建了,我孤身一人繼續尋找』,阿成這一次是在多次尋親未果之後,又聽人說起在現今的潮州市饒平縣浮山鎮有個村子裡有江姓村民聚居,於是決定從汕頭趕過去試試。
尋親:
聽說江姓人家的村子都要去尋訪
阿成告訴記者,這幾年前前後後來潮汕地區找過很多次,其實他個人也對賣身契裡面簽下的名字也沒有多大的信心——『江馬成』會不會是真名?就算是真的,按照年齡來推斷應該也百歲左右,可能不在世間。
『但是潮汕的農村應該姓氏還是比較集中的,只要這個名字是真的,應該在族譜上找得到。』阿成說。
剛開始來到汕頭的時候,舉目無親,不知道哪裡去打聽。那時候,兄弟幾個即便是在大街上吃完粿條湯都要順便打聽哪裡有姓江的人家。『只要是聽到姓江的,就去找,去找老人家問,但都是沒有什麼結果。』阿成說。
不僅在汕頭,也開始往現今的揭陽普寧一帶和潮州市尋找。阿成也不記得去過多少地方,但是結果總是失望。
學者:
1934年汕頭市區應無江姓聚居
熟悉鄉土姓氏考究的金利明告訴記者,1934年的汕頭應該特指現在的汕頭市金平區老市區一帶。『那時候的汕頭非常小』,金利明告訴記者。他說,在現今溪南鎮倒是有兩個村落有差不多2000名江姓村民聚居。
阿成聽說這一消息,當即記下兩個村名表示要去找尋。但汕頭的文史學者周修東告訴記者,江家簽下孩子賣身契的1934年,汕頭在行政區劃上已設有市政廳,可是那個時候出洋的潮汕人,不論是不是汕頭市區人都會自稱為『汕頭人』,所以搜尋難度很大。『據我所知,1934年汕頭市區的村落並沒有江姓聚居。』周修東介紹說。
阿成昨天還是動身去了幾十公裡之外的浮山鎮一探究竟,結果依然一無所獲。『這些年都是這麼找過來的,我們一有時間就會過來繼續尋找,希望能完成老人家的心願,希望奇跡出現吧。』阿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