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伊朗核設施分布圖
14日,以色列副總理沙洛姆與潘基文會談後對媒體講話,敦促聯合國制止伊朗核活動。新華社發
正值以色列有意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報道屢現報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湯姆·多尼倫定於18日抵達以色列訪問。美國和歐盟官員前一天表態,對重啟伊朗與伊核問題六方的會談“謹慎而樂觀”。
以伊關系日趨敏感之時,消息人士17日披露,伊朗軍艦通過埃及蘇伊士運河並進入地中海水域,包括一艘驅逐艦和一艘供給船。分析師認為,伊朗軍艦目的地可能為敘利亞。
專家分析
左手強硬,右手示好伊朗示“核”是險棋
這一邊,伊朗迫不及待地告訴全世界,自己已生產出第四代用於提純濃縮鈾的國產離心機。而那邊,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卻收到伊朗表示願意重啟對話的信函。
一時間,全世界的焦點又集中到中東地區這個特殊的國度,左手強硬表態,右手誠摯示好,一記耐人尋思的“組合拳”,不知道是否達到伊朗想要的效果?但至少一時間,全世界的焦點又集中到中東地區這個特殊的國度。
高調示“核”
內賈德為爭取國內支持
15日,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費雷敦·阿巴西·達瓦尼向外界宣布,伊朗已生產出新一代用於提純濃縮鈾的國產離心機,並於當天開始在納坦茲鈾濃縮設施啟用這種新型離心機。達瓦尼說,啟用新型離心機將加快伊朗的鈾濃縮活動。
伊朗問題專家、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開運告訴記者,內賈德此舉意在挽救本屆政府在國內的政治聲望,提高自身政治地位。本月初,內賈德突然被要求於3月前往議會接受質詢,成為伊朗史上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至今33年來首位被傳召的總統。而此前,早已頻頻傳出內賈德與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之間不和的消息。冀開運表示,內賈德和哈梅內伊在大政方針上大同小異,然而在管理國家的具體操作方面有一些矛盾。
“內賈德在這個時候高調宣布核進展,意在向國人證明自己是維護民族利益的好領導,是合格的總統,從而爭取自己在民眾中的號召力和聲望,至少在輿論和民心上,增加與哈梅內伊對話的砝碼。”
《紐約時報》中一篇報道也明確表明立場:這可能是在即將到來的伊朗議會選舉之前內賈德為爭取國內支持而上演的一出“戲”。文章指出,這次選舉將會影響內賈德支持者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支持者之間的權利角逐。
暗含自信
伊朗和西方彼此留下“臺階”
很多人不禁為伊朗如此出位的舉動表示擔懮:伊朗此時宣布核進展無疑將導致伊核問題局勢更加緊張,加深西方國家和以色列對伊朗核計劃的疑慮,也將給予它們更多理由和借口推動對伊朗實施更為嚴厲的措施。
然而,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北非研究所中東室研究員餘國慶認為,伊朗之所以這麼自信,是因為其實雙方都給彼此留了“臺階”下。
餘國慶表示,伊朗核問題還沒有到最後攤牌的時候。迄今為止,伊朗已經挺過四輪國際制裁以及一些國家的單方面制裁,這也不免讓伊朗對自己的地區大國“夢”仍抱有期許,“自中東劇變以來,伊朗正在尋求發揮更大的地區主導型作用,而西方不斷對伊朗施壓,其地區大國的夢想受到遏制,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不可能立刻向西方屈服。”
“其實伊朗很清楚自身核技術的缺陷,伊朗目前能把濃縮鈾提煉至20%純度,而生產核武器至少要90%的高純度濃縮鈾,而且還需要大批量的離心機,據了解伊朗只有大約9000臺,而制造核武器至少要幾萬臺。”餘國慶表示,現在伊朗的核能力遠不可能馬上就制造出核武器,甚至連美國等西方國家都不太相信伊朗方面的宣稱。
冀開運認為,伊朗致信歐洲其實與高調宣稱核進展是巧妙相配合的,“如此高調地宣布核進展,也暗含著伊朗向美、以等西方國家展示自己的自信,表示不怕對其核設施進行核打擊。”
國內問題
內賈德政策激化西方制裁
“內賈德是政治表演的高手,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內賈德政府通過聲勢浩大的輿論工具展示核進展,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掩蓋其在國內政策問題上的深層次失誤。”伊朗國內通貨膨脹嚴重,對石油出口經濟的依賴很強烈,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價“堅挺”等也讓民眾怨聲載道。
“伊朗賣出的是石油和天然氣,收到的是美元和歐元。問題就在於,這些資金沒有進入流通領域,未能帶動相關產業,從而造成了伊朗國內的高通貨膨脹,整個經濟的運行有風險。”
此外,冀開運介紹到,伊朗的人口增長也很迅猛,人口構成年輕化趨勢明顯,很多大學生畢業了找不到工作,這個群體對內賈德政府存在很多不滿。
“這是一招險棋。”在冀開運看來,也許內賈德可以暫時掩藏和緩解核危機,但是從長遠來看,掩蓋不了背後巨大的風險。他認為,伊朗不斷地試探西方國家忍耐的底線,可能會再次刺激美、以甚至是整個國際社會的神經,如果把他們逼到無路可走,後果將會很可怕。“這將加速以色列對伊朗核危機嚴重性的認識,會使以色列加強打擊伊朗核設施的力度”。
“西方正是看到一兩次的制裁效果不怎麼樣,所以決定通過政治高壓和全方位經濟制裁的手段迫使伊朗讓步。”餘國慶強調指出,現在西方在制裁伊朗的深度和廣度上正不斷挺進,以後可能會向石油禁運全面化方向努力。
“如此一來,互信將越來越低,對峙將越來越激烈。”餘國慶表示,伊朗和西方“互信赤字”的減輕,不可能單靠一方,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以色列為“先發制人”設條件
美國白宮17日聲明,多尼倫定於18日至20日訪以,訪問屬於美以“常規、高級別協商”,多尼倫計劃會晤以方多名官員並討論“伊朗、敘利亞等一系列議題”。以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定於3月初訪美,與美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會晤;伊朗將是重要議題之一。
以方把伊朗視作主要安全威脅之一。以國防部長埃胡德·巴拉克16日訪問日本時說,如果西方國家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無法取得效果,以方將考慮“先發制人”攻擊伊朗核設施。不過,奧巴馬本月初說,以色列尚未決定是否對伊動武。
與政府和軍方聯系密切的以色列記者約西·梅爾曼披露,以政府領導層就伊朗問題激烈爭論。
按照梅爾曼的說法,以方是否對伊動武取決於三方面:以方是否有能力重創伊朗核設施、國際社會能否支持或至少漠視以方軍事行動、眼下或近期是否有必要這麼做;在這三個問題上,以色列不少軍方、情報和政府官員現階段持否定答案。
伊朗軍艦駛過蘇伊士運河
以伊關系日趨敏感之時,消息人士17日披露,伊朗軍艦通過埃及蘇伊士運河並進入地中海水域。“兩艘伊朗艦船獲埃及軍方許可,(16日)通過蘇伊士運河”,運河管理部門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記者,包括一艘驅逐艦和一艘供給船。
分析師認為,伊朗軍艦目的地可能為敘利亞。伊朗軍艦去年有過類似行動,以方稱這類活動為“挑釁”並予以高度關注。同時,伊朗陸軍司令艾哈邁德·禮薩·普爾達斯坦說,以方對伊動武言論不重要,“這種威脅不新鮮”,但伊朗武裝部隊已對保衛伊朗作好充足准備。
涉及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伊多輪武器禁運,伊朗半官方法爾斯通訊社17日援引普爾達斯坦的話說:“伊軍在伊朗專家和工程師幫助下,能夠制造陸軍所需各種武器。”
以色列辯論“動武”,美歐強調核談
以色列官員辯論動武可能,而美國和歐盟在公開表態中堅持制裁和外交途徑是現階段解決伊朗核問題第一選擇。
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17日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回應伊方一封涉及恢復伊核問題國際對話的回信。“我們認為這是重要一步,”希拉裡說,這封信“似乎承認和接受”西方國家涉及對話的前提條件,即對話必須首先討論伊朗核計劃。“我們必須確保,如果我們決定推動(對話),我們(需要)看到伊朗……持續努力,直至我們得出成果、伊朗恢復遵守國際義務。”
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賽義德·賈利利14日正式回復阿什頓去年10月一封致伊信函,說伊方准備好盡快就伊朗核計劃與伊核問題六方,即英國、中國、法國、俄羅斯、美國和德國恢復對話。阿什頓17日說,這一回信意味著“存在伊朗願意著手對話的潛在可能”,她對談判重啟前景“謹慎而樂觀”。
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先前說,伊方願與國際社會對話,但對話需體現“公平和互相尊重”原則,同時伊方不會放棄核權利。
-相關
伊朗大使指認以色列制造曼谷爆炸
新華社專電伊朗駐泰國大使馬吉德·比茲馬克指認,發生在泰國首都曼谷的爆炸事件系以色列所為。
泰國《民族報》17日援引比茲馬克的話報道,“如果我們密切且明智地跟蹤這一事件,將會發現誰是幕後(主使)……爆炸事件首要嫌疑人是猶太復國主義(政權)”。比茲馬克說,伊朗強烈譴責這一爆炸事件的制造者。他指認,以方意在污蔑伊朗並挑撥伊朗與泰國之間的關系。同時,就泰國和馬來西亞抓獲伊朗籍嫌疑人的說法,伊朗駐泰國使館表示懷疑。
曼谷14日發生多起爆炸,警方隨後鎖定3名伊朗籍嫌疑人,稱襲擊目標為以色列外交人員。以色列指認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為幕後主使,同時要求本國駐外機構加強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