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一早,西裝筆挺的『張總』上班了,近期他的重頭工作是帶領團隊進行局域網文件信息采集管理,而令人驚訝的是,他還是個大三在讀學生。原來,作為本市乃至全國教育改革的『試驗田』,天津市大學軟件學院創新學生管理模式,建立虛擬公司模擬真實職場,讓每位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不僅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也大大縮短了學生向職業人轉變的進程。
天津市大學軟件學院自去年起探索『班級公司化』學生日常管理模式,通過搭建真實企業管理架構,為每位學生配備標准工位,發放統一工裝,讓他們在逼真的環境中學習、實訓、生活。
記者在該學院看到,通常的大學班級概念被淡化,也沒有班長及班主任。來自工大、理工、師大的600名高職昇本科學生是該院主體,整個軟件學院成立『卓越公司』,成立5家分公司。每個分公司下設4個業務部,並各自建立分公司的財務部、人力資源部及技術保障部等,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企業角色』。在卓越公司的人事表上,記者看到執行董事由輔導員、班主任擔任,而總經理、業務部長等則由班級裡綜合素質高的同學競聘擔當。同學們還要成立員工聯合會,相當於企業裡的工會,用來維權、監督。
張廣義原來在學校裡就擔任班乾部,通過競聘當選為二公司的總經理。半年來,『張總』發現這和當班乾部可不一樣,他要熟悉企業運作流程,帶領團隊制定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每天的業務是面對來自IBM、甲骨文等國內外知名公司仿真甚至完全真實的項目。『這半年來對我鍛煉太大了,提昇了專業能力、管理能力、團隊協作和職業人的精神,畢業後我相信自己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大學軟件學院還實施『工資式』考核方式。每個月,所有的『員工』都會收到『工資條』,由基本工資、崗位補貼以及績效等組成,五險一金也明示標出。實際上,工資績效是由同學們的日常考勤、教師評定、宿捨表現等決定的。『學生即員工,學習當工作,作業當業務。』學院副院長劉石英表示:『盡管同學們不會真的收到工資,但是工資數目將與同學們的評優等掛鉤,「工資高」也就是各項成績突出的同學今後也有機會由學校推薦進入世界500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