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鬆華壩主要入庫河道冷水河源頭龍潭已乾涸 |
對於多數居住在昆明主城區的市民來說,眼下的旱情似乎尚未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然而前日,記者到供應昆明主城日常飲水需求的鬆華壩水源保護區內走訪時看到,保護區內多處出水龍潭目前已枯竭。
目前,盤龍區已啓動應急供水方案,努力做好城市抗旱供水工作的同時,保障水源保護區居民有水喝。並未雨綢繆地準備開展4大骨幹水源工程建設項目,以應對旱情的持續發展。由盤龍區負責實施的清水海引水工程同心閘至大石壩水庫應急調水工程也將於3月1日收尾。
不出水了
多處龍潭枯竭很鬧心
位於盤龍區滇源街道辦事處境內的冷水河是鬆華壩水庫的主要入庫河道。正常年份,冷水河與另一條主要入庫河道牧羊河,一齊承擔了向鬆華壩水庫輸送水源的重任,兩條河入庫水量佔總水量的90%以上。
前日中午記者來到冷水河的源頭青龍潭時,看到即便是與龍潭出水口緊接的一段河道,都已看不到一滴水的跡象,取而代之的是雜亂生長的枯草,龍潭出水點也早已枯竭。附近村子的幾位大媽介紹,當地已是連續4年乾旱了。最讓人鬧心的是不少龍潭的出水量逐年遞減,到今年春節前,青龍潭就不再出水了。
水源保護區內的不少河道、水塘出水口也出現了相同的枯竭情況。截至2月22日,盤龍區共有5座小(二)型水庫、24座壩塘乾涸,龍潭、泉眼枯竭58處。目前,全區142座庫塘蓄水量僅爲511.06萬m3。
統籌用水
取水多少定期公示
記者見到81歲的艾大媽時,她正用揹簍揹着6個大小塑料瓶,前往滇源街道辦事處麥地衝村委會麥地衝村民小組的集中供水水池處背水。
“由於周邊不少龍潭、泉眼都枯竭了,目前最近的地方只有阿子營街道辦事處馬軍村委會一處龍潭還在出水,但由於出水量不大了,每天夜裏都還有從周邊村寨趕來運水的車輛在排隊。”麥地衝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孟利輝說,因爲乾旱,村子裏有300多口人都選擇了外出務工,比2009年時全村外出務工的人數增多了40%。
而在水源保護區的更多村寨,爲了保障每一戶人家都能喝上運來的水,村子裏甚至採取了每家每戶取水多少,都要定期公示的方式來維護用水公平。與村民自發統籌用水的思路一樣,爲保障整個水源保護區的居民有水喝,盤龍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在摸清了目前水源保護區水資源情況的前提下,針對水源保護區內每個村寨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相應的應急供水方案。截至2月23日,全區累計投入抗旱供水經費1835餘萬元。有的用於計劃新建抗旱應急工程,有的用於補助村寨抽提水、拉送水經費,還有的用於補助小水池(窖)蓄水等。
配置水源
規劃4大水源工程
盤龍區水利局通過摸底排查瞭解到,自盤龍區託管滇源、阿子營這兩個水源保護區內的街道辦事處以來,全區的水庫、壩塘數量有所增加,這些歷年建成的農村供水工程雖已基本覆蓋了水源保護區各自然村,但由於工程老化,帶病運行等,也讓水源保護區內水源供水保證率偏低的情況普遍存在。爲此,盤龍區對水源保護區內的病險水庫展開了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3件小一型水庫、6件小二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小壩塘加固增蓄項目29件等。此外,還通過加快推進骨幹水源工程建設,來實現水源保護區內農村水資源的聯合調度,以解決農村水資源因分佈不均而引起水資源不足問題。
目前,盤龍區完成了黃龍水庫連通工程、閘壩水庫連通工程、大石壩水庫連通工程及滇源大哨、麥地衝片區骨幹供水工程的規劃。這4大骨幹工程全面實施完成後,將解決區域內因資源性缺水導致的飲水問題,至少保障了62000餘名水源保護區內居民的飲水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