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新社吉隆坡2月26日電題:在吉隆坡逛藝術坊買工藝品
中新社記者黃鴻斌
吉隆坡的中央藝術坊與繁華的“唐人街”只有一街之隔。許多遊客只知“唐人街”,不懂藝術坊,與之失之交臂,錯失購物良機。
中央藝術坊是一座二層英式老建築,大門上方著有中英文“中央藝術坊”,右下方是斗大的阿拉伯數字“1888”年號。樓旁500米的街道,首尾立着歐式黃銅牌樓,歷經風雨黑裏透黃,沿街兩邊是一間間各具特色的小小售貨亭,有的用茅草蓋頂,有的以樹皮搭蓋,還有的用花花綠綠的塑鋼做頂棚,具有中東或非洲風情。
大馬購物,對許多人來說沒有這個概念,但是對於生活在馬來西亞的外國人,大馬購物都有些許的感受。每當要回國公務或探親,買些紀念品;親朋好友到訪吉隆坡,看看這裏的特色工藝品,中央藝術坊是必到之處。
二層樓的中央藝術坊,有數百家店面,在此經營的商人可謂“多國部隊”,有白皮膚、黑皮膚、黃皮膚。他們叫賣着琳琅滿目的中、西亞、東南亞以及中東、非洲等地的藝術品或工藝品。手工製作的絲巾、手工印染的花邊織造品,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價格從幾令吉到數千令吉,品種繁多。
一位中亞商人在叫賣着一堆黑裏透紅的珠子飾品,據稱是出土文物,不但可以健身還有避邪功能。一羣歐洲遊客圍着砍價;幾位俄羅斯姑娘對尼泊爾的銀飾品產生興趣,相互佩戴,互相比照,津津樂道。
市場管理員對記者說,25年前這裏只是菜市場,是一位頗具眼力的新加坡商人買下了這片老式建築,開闢成藝術坊,經過25年的發展,纔有了今天馬來西亞最大且具盛名的藝術、工藝品交易市場。
華人方先生是從藝術坊開辦的第一天,就在這裏租下一間2平方米的畫室,作畫賣畫。如今他在此經營了兩間20多平方米的畫廊。他坦言,25年裏沒有離開吉隆坡一步,兩點一線上班、回家,周而復始。因爲,許多遊客喜歡看着他作畫,纔好買下,反之,他不在現場員工一天賣不出一、二幅畫。店面租金、員工工資、家庭開銷,壓着他不敢怠慢。
一位正在進貨的馬來西亞閩籍華人告訴記者,藝術品世界真真假假,千奇百怪,水深的很。說是藝術品你千萬別當真。在這裏,只能以買工藝品的價格買“藝術品”,才能保你不吃虧。
吉隆坡是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每年蜂擁而至的2000多萬外國遊客,給它帶來數以億計令吉的旅遊收入。旅遊加購物是每一個旅行者津津樂道的話題。在亞洲,說起旅遊加購物,人們往往會想起香港的“女人街”和新加坡的“牛車水”。其實,到吉隆坡購物“中央藝術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