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眼看小麥就要到返青時節,河北邯鄲市臨漳縣黃辛莊村村民李賀這兩天正忙着找駐村農業技術員查看苗情,指導他澆水施肥。“過去種地靠經驗,現在不同了,莊稼要想長得好,得靠先進農業技術。”李賀笑着說,依照農技人員的指導,這兩年麥子不僅產量高,質量也特別好。
變化發生在2010年。邯鄲市提出以糧田高產建設爲核心,加大財政投入,推廣農業技術,改革粗放耕作管理,利用三年時間建成“噸糧市”,到2012年,全市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兩熟)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兩熟單產達到1000公斤,總產達到100億斤。從那時起,李賀家的地被納入到邯鄲“噸糧市”糧田示範方建設,有了專門的農技人員予以指導。
邯鄲緣何要建“噸糧市”?市委書記郭大建說:“邯鄲是農業大市,有能力也有責任爲國家分憂。同時,建設‘噸糧市’也是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讓農民種地得更多實惠
“這兩年種地的收益可比以前好多了!自打建設‘噸糧市’後,俺家3畝多玉米地每畝能打玉米1500斤左右,年增產達到200多斤。每畝地拿到的資金補貼大概130多元,還有各種農資實物補貼。現在一畝地的純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
邯鄲爲振興糧食生產,實打實投入了真金白銀。2010年—2011年,邯鄲市縣兩級財政投入4.5億元用於支持“噸糧市”建設。今年,市縣兩級計劃專項資金達到3億元。主要用於化肥、農藥、農機具等農資的物化補貼,以及農業科技培訓、高產示範方建設等。這樣的財政投入力度在河北省而言還是空前的。同時,以糧食生產大縣爲重點,進一步整合農業項目資金,集中向糧食高產創建示範區傾斜。邯鄲市農業局局長暴常青說,目前,中央、省、市財政對農民種糧的各種財政補貼,已佔到邯鄲農民糧食種植物化成本的1/3多,有的地方甚至將近一半,極大提高了農民積極性。
如此大手筆的資金投入,保障資金切實到位、專款專用是關鍵。郭大建說:“農業上的資金投入,要落實到底,差一分都不行,不許弄虛作假,不許偷換概念,不許打包。對於農民的種子補貼、化肥補貼、機械補貼等要條目清晰,不能都摻和在一起,更不能一個數字到處用。資金沒有真正用在農業上,沒有用在‘噸糧市’建設上,農民沒得到實惠,就是失職。”
實現科學種植,打通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
暴常青說:“如果說資金是邯鄲‘噸糧市’建設最大保障,那麼農業技術推廣就是邯鄲衝刺‘噸糧市’的重要支撐。”
爲了全力推動“噸糧市”建設,邯鄲市組織啓動了“百名專家駐村,千名幹部包方,培訓百萬示範戶”的“百千萬”行動,市縣兩級共派出1500餘名農技人員,深入全市16個縣(市、區),服務到田間、指導到農戶、技術到地塊,實現對農民的“零距離”服務,全市主體糧田的技術普及率和到位率達到95%。與此同時,邯鄲市重點以高產示範方爲抓手,每10萬畝小麥建設一個萬畝示範方,全市共建設萬畝高產示範方52個、千畝核心示範區30個。示範方實行統一品種供應、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穫。
段美生是邯鄲市農技推廣站站長,也是邯鄲“百千萬”行動中負責黃辛莊村的駐村幹部。走在黃辛莊村的高產示範方里,段美生對記者說,“從前,這裏的村民在小麥沒收割時就套種玉米,種植密度不高,收小麥時還會壓壞一部分苗,施肥又不夠科學,大多施一次就不管了,肯定會影響產量。”後來,他和同事們一起指導農民在小麥種植上推廣等行距密植技術,每畝小麥增加1萬至2萬麥穗,一季畝產小麥就能增收10至20公斤。去年秋天,他們重點推廣了玉米種植的“一增四改一晚”技術,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型品種,改套種爲直播等。“種植科學了,產量自然就上去了。去年示範方的單產在1400斤以上,比上年增產200斤!”段美生說。
“有沒有農民不願意跟着做的?”記者問。
段美生笑笑:“最初確實有農戶不信服,還按老法子種,可等到收糧時一對比看出了差距,自己就到我們這來取經啦!”
談到駐村的體會,段美生頗爲感慨:“在我看來,糧食增產的關鍵就是如何打通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他舉了個例子,去年河北春旱嚴重,可黃辛莊村的糧食產量不降反增,除了後期的科學管理,最重要的是農技人員在入冬前對比往年情況,建議農民多澆了一次水。“有時只要農技人員能夠及時給農民提個醒,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依託“噸糧市”建設,邯鄲市的農技推廣水平走在了全國前列,諸如土壤深鬆、化肥深施、玉米機播等技術,在邯鄲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一半以上。
從量產達標到質的提升,加速農業轉型升級
到去年爲止,邯鄲小麥玉米兩熟平均畝產距“噸糧市”目標只差不到40公斤。今年,以目前的氣候條件看也要好於前兩年,只要不遇重大自然災害,邯鄲對於完成“噸糧市”建設任務頗有信心。
2011年,邯鄲1173萬畝糧食作物單產、總產均實現了新的突破。產量的不斷增加,爲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郭大建常說:“現代農業不僅要看量的生產,還要看質的發展。對邯鄲而言,農業轉型升級十分迫切。”
暴常青說,這種轉變,就是農民從憑感覺種養向科學種養轉變,農產品從市場銷售向超市直供轉變,並且在設施農業生產中,引入農業設計元素,通過設施農業向設計農業的轉變,使農業豐收更多更有效地轉化爲農民增收。
轉型升級,要立足於農業增效。通過加強基礎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暴常青說,現代農業的關鍵是以完善的基礎設施,確保穩產、高產及品質優良。邯鄲建設噸糧市的最大制約因素是缺水,全市人均水資源量僅爲全國人均水平的8%。爲此,邯鄲市投資9.65億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3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33萬畝。同時,投資1.2億元,集中投入,連片開發,綜合治理,重點支持糧食生產大縣改造中低產田,全市完成土地治理項目面積12.33萬畝。諸項舉措,確保了全市糧食單產穩步提高,糧食品質逐年提升。
轉型升級,要立足於農業保障機制的建設。無論是財政支出,還是科技扶農,都必須有制度建設做保障,爲農業轉型提供長效機制。
“邯鄲‘噸糧市’建設進程能夠順利推進,寶貴的經驗就在於藉助政府的財政與政策支持以及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郭大建表示,未來邯鄲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和管理對農業的貢獻率,推動邯鄲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