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答疑『取消「三好學生」評選』
圖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王府大門
新華網北京2月24日電(記者姜瀟、葛素表)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北京市人代會上,市人大代表、北京實驗二小李烈校長提出的『取消三好生評選』引起社會熱議。24日下午,實驗二小舉行媒體見面會,李烈校長就提出的改『三好學生』評選為『10+N+3』項獎評價做說明。
李烈說,這套評價體系是北京實驗二小多年來積累起來的,主要是基於小學階段的教育特點。『小學教育是「在路上」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處於起步階段,不宜過早對學生做出結論性評價。小學階段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既不均衡也不同步,因人而異的多元評價,纔能給予每一位孩子永恆的發展希望和前進動力。』李烈說,『10+N+3』項獎評價是不封口的,每個孩子都是三好生,學校要給每個孩子一個充滿希望的空間和可能。
以往的『三好學生』評選過於看重分數,『在單一或粗線條的「同一把尺子」的評價標准中,一些未來創新人纔就很有可能被扼殺』。李烈認為,『10+N+3』項獎評價就是要多一把尺子,多量出一批好學生,激發每一位學生的進取精神,保護和培養未來的創新人纔。
對於家長普遍關心的『10+N+3』項獎評價如何與小昇初對接的問題,李烈說,『實驗二小不是徹底不評「三好學生」了,而是要把評「三好學生」放到小學畢業的時候,「優中推優」進入重點中學。北京市給的三好學生名額一定給孩子們。』此外,由於現行的『三好學生』評選是要求學生連續三年當選纔具有推優資格,而有些其中一年未能當選三好生的孩子會因此中途放棄,『「10+N+3」評價不封口,保證了孩子進取的熱情。』
據李烈校長介紹,『10+N+3』項獎評價是自1997年學校提出『十項獎』以來,北京實驗二小在十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從『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