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政法筆談時賀新
“接地氣”一詞,近些年頗爲流行,尤其在文藝界,劇作者只有經常性深入羣衆生活,與羣衆打成一片,抓住了“活魚”,才能真正瞭解羣衆心聲與疾苦,獲得最真實最感人的故事,寫出的作品方可得到人民羣衆的認可和接受,從而獲得各方一致好評。身處矛盾糾紛處理一線的人民法官也應當“接地氣”。人民法官的人民性決定了人民法官只有“接地氣”,才能切實將羣衆觀點落實到日常的審判執行工作中去,才能積極迴應羣衆的司法關切,滿足羣衆的司法需求。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正所謂,單方理好講。僅聽當事人一方訴說,很容易武斷下結論。除了當事人,誰對案情較爲清楚?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同事同學,村組幹部,時常與當事人接觸的人,最爲了解糾紛發生的前因後果。重視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一精闢的論斷,是我們開展審判執行工作的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是人民法官應當“接地氣”的最好詮釋。在正確分析當事人提交證據的基礎上,經常性深入案發地進行實地調查、勘查,是法官瞭解當事人、查明事實真相的最爲捷徑的方法。如此,“接地氣”的人民法官摸清了案情的來龍去脈,找準了當事人心中的疙瘩,對症下藥便水到渠成,爲實現案結事了打下堅實的事實基礎、民心基礎。
一勤天下無難事。“接地氣”對人民法官來說,就是應當“四勤”,即眼要勤看看,耳要勤聽聽,腳要勤走走,腦要勤想想。具體說來,人民法官應當深刻理解與掌握馬錫五審判方式的核心與精髓,繼承發揚人民司法優良傳統和馬錫五審判方式,始終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原則,自覺運用羣衆觀點執法辦案,不斷拓寬爲民司法新思路,不斷創新民意溝通方式,不斷增添便民訴訟新措施,多耐心聽取當事人的“嘮叨”和“囉嗦”,對案件的疑點難點多問幾個爲什麼,經常性深入案發地辦案,力爭譜寫“公正司法、司法爲民”新篇章。
法官的身與心全方位“接地氣”了,便是將公正、廉潔、爲民司法核心價值觀落到了實處,最終必將贏得人民羣衆對人民法官的愛戴與滿意。 (作者單位:陝西省鎮安縣人民法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