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能征善戰的團隊。2011年7月廣東新粵教材研究開發有限公司黨員活動,在江西省於都紅軍長征始發地
通過教育部審定並在全國廣泛使用的粵版教材
廣東省出版集團、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投身我國教育事業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整合省內資源,以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為主體,邀請海內外專家、特級教師、一線優秀教師,抽調集團各出版社精銳編輯力量,以『黃金三角』的形式全程參與新教材的立項編寫,堅持以精品意識統領教材生產,悉心打造標志性的文化教育品牌,積極開展師資培訓、回訪和科研活動,建設完善的教學教研支持體系,創新營銷策略,把粵版教材推廣到全國各省,把嶺南文化傳播到全國各地,成績斐然、碩果累累,用實際行動貫徹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努力建設成為國家基礎教育教材的南方基地。
粵版教材建設規模名列全國前茅
目前,廣東省出版集團、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各出版社已經出版了18科實驗教材,義務教育階段有10科: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英語》、《科學》、《音樂》,初中《思想品德》、《物理》、《化學》、《地理》、《音樂》;高中階段有8科:《語文》、《物理》、《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體育》、《音樂》、《美術》、《藝術》。義務教育階段教材建設規模在全國名列前茅;高中教材建設規模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國家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名列地方級各省出版集團首位。從而使粵版教材建設成為改革開放後廣東文化大省建設和教育強省建設的標志性成果,榮獲教育部和廣東省的表彰。
粵版教材的鮮明特色:
1.強烈的時代特征
立足現實社會,面向社會發展和未來生活,體現時代精神。
2.鮮明的區域特色
展現嶺南社會、文化、人文和自然風貌,突出嶺南人求真務實的精神、敢為人先的改革開放的特點。
3.全新的教育理念
以學生的成長規律為依據,選取學生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作為主要素材,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於學生價值觀、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均衡發展。
國家教育部的高度評價:
1.欄目設計合理,達到了課程標准所規定的目標;
2.學習過程設計合理,恰當安排任務、交流、探究等多種認知活動,充分貫徹以學習者為主體的精神;
3.比較重視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培養。
粵版教材營銷業績一年上一個臺階
如果說粵版教材的出版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社會效益;那麼,粵版教材的營銷則實現了令人矚目的經濟效益。
粵版教材從2003年開始在全國各省開展宣傳、推廣和營銷工作,實現零的突破;2004年銷售碼洋3000多萬元;2006年銷售碼洋突破億元大關;2011年銷售碼洋突破2億元。在全國除廣東省外有27個省、市、自治區使用了粵版教材,東起山東、浙江,南達海南、雲南,西至新疆、西藏,北抵黑龍江、內蒙古,這些地區從小學到高中都不同程度選用了粵版教材。艷艷粵版教材紅旗插遍全國各地,朗朗粵版教材書聲傳播嶺南文化。
粵版教材在全國市場佔有率的亮點:
1.部分學科躋身全國主流教材行列。
粵版小學《科學》教材是繼中央級專業出版社的教科版《科學》之後的全國主流教材,在安徽、江西、湖北、福建、廣東等地使用。
粵版初中《思想品德》在首批通過的全國4套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佔一席之地,在遼寧、內蒙古、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海南、重慶、廣西、廣東等十幾個省使用,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30%以上,成為僅次於人教版《思想品德》的主流教材。
粵版高中《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都超過40%,這是緊跟於全國教材出版領頭羊的人教版教材和中央級專業出版社的人音版《音樂》、人美版《美術》之後的品牌教材,在單一學科教材市場佔有率方面其他地方出版集團莫能『望其項背』。
2.粵版高中教材打進京畿重地。
粵版《信息技術》在中央級專業出版社的地盤上擁有『半壁江山』,佔有50%以上的首都《信息技術》教材的市場份額,佔據了制高點;在天津,粵版高中《音樂》教材全市統一使用,也在中央級專業出版社的身邊打了一個漂亮的『營銷戰』。
3.全國人口大省都使用了粵版教材。
河南、山東、四川、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廣東等人口大省不但使用了粵版教材,而且擁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在四川、安徽、山東等省,粵版《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的使用量超過50%,最多的省份達到70%的市場佔有率。
4.粵版教材在西部省份和少數民族地區同樣廣受歡迎。
中國海拔最高的西藏自治區不但使用了粵版高中《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和《音樂》教材,而且全區統一使用;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雲南、貴州等省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也使用了粵版高中教材。
粵版教材營銷策略創新經營模式獨特
雖然粵版教材的立項送審時間相對湖南、山東、河北、江蘇等省晚了兩年,但是廣東省出版集團課程教材研究中心敢於創新、靈活運用各種營銷策略,取得後來居上的營銷業績。2003年至2004年,廣東省出版集團成立了省外教材營銷工作領導小組,並以30人的團隊分成10個小組分赴全國各地推廣粵版教材,取得了滿意的成績,為粵版教材的營銷夯實了基礎。2007年廣東省出版集團課程教材研究中心完成改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廣東新粵教材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靈活的機制和創新的模式參與市場競爭。
1.跑馬圈地,以時間換空間迅速搶佔市場。
怎樣將經過千辛萬苦編寫出來的教材讓廣大師生使用、如何將社會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是擺在廣東出版人面前的課題,在較大的投入於短期內不可能盡快收回的情況之下,選擇了以『高成本進入市場、以較低的收益快速佔領市場』的策略,事實證明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2.與多種所有制形式的企業和機構合作開展粵版教材營銷。
教材的出版發行歷來由國家制定政策,由有資質的出版社出版,由各省新華書店發行。粵版教材大膽嘗試,打破傳統經營觀念的束縛,與多種所有制形式的企業和機構合作開展粵版教材營銷,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也為其他教材出版社競相效仿。
3.以代理為主,輔以租型、代印代發等合作經營模式。
粵版教材的營銷實現從『一省一策』到『一省多策』的模式創新,與合作伙伴以代理為主,輔以租型、代印代發等經營模式廣泛展開合作,形成互惠多贏的局面。
4.讓利市場,服務受眾。
讓消費者得到實惠是營銷的真諦,根據廣大教研員、一線教師的願望,廣東新粵教材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每年在全國各地組織了上百次的粵版教材培訓活動,深入基層學校,廣泛開展教研科研、回訪、研討會、座談等多種形式、多層級的交流活動,以優質的售後服務拓展粵版教材營銷,教材使用培訓是更深層次的營銷。
5.確保『課前到書,人手一冊』。
全國每年春秋兩季27個省、市、自治區的『海量』供書任務在有限時間內要及時完成,需要作者、出版、紙張、印刷、物價、發行、物流等多個環節的協調、統籌和配合。在時間短、任務重的情況,廣東新粵教材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想方設法、不折不扣地堅決執行『課前到書,人手一冊』的政治任務,未出現過一起影響開課的負面事件。一直以來,這也是粵版教材在全國市場穩定銷售的緣由。
面向未來,粵版教材優秀的營銷團隊充滿信心
廣東新粵教材研究開發有限公司在未來幾年將全力以赴打好義教教材市場『洗牌』營銷攻堅戰,維系好現有市場,開拓空白市場,在高中教材新市場和原有市場取得新的突破,制定了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繼續優化合作經營模式;實行精細化營銷管理,提高粵版教材營銷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水平,深挖市場潛力;積極做好開源工作,進一步豐富產品線,利用現有資源走多元化經營的道路;合理配置營銷人纔隊伍,營造和諧團結的營銷企業文化,努力將公司打造成『以教材營銷為主導、品牌與服務並重』的現代營銷企業。
教材的營銷要具備優良的產品、良好的溝通和營銷策略、優質的服務等要素,纔能在教材市場立於不敗之地。粵版教材的出版、推廣和發行得到了教育部的指導,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在全國宣揚了嶺南文化和嶺南人的精神,為文化大省的建設盡了微薄之力。展望未來,廣東新粵教材研究開發有限公司將勇往直前、披荊斬棘、義無反顧地為我國新時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