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獨居老人為社區工作者捧上熱茶。
鄰裡值班室裡鄰裡互助化解矛盾。
66810民生服務直通車平臺,即時受理居民問題。
□文/圖本報記者陳東昇本報實習生郁燕莉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隨著「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社區越來越成為社會生活的支橕點、社會成員的聚集點、各種利益的交匯點、各種矛盾的聚焦點,可以說,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心在社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區,維護社會穩定的根基在社區。我們要把為民服務作為社區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日前對記者說的話。
據了解,目前,杭州市15007網格(片)、59540個組覆蓋城鄉社區,將182.98萬戶家庭分成『片組戶』落實到人,確保服務對象無遺漏;全市已建成各類服務網點兩萬餘個,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務為主體的基層社會服務體系,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全市共有社區志願者服務站786個、各類志願者服務隊2000多支、注冊志願者60.8萬人,在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務等諸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新市民之家留人更留心
2月17日,杭州市石祥路48號的『新市民之家』公寓樓裡,因為是上班時間,樓道裡顯得很安靜。來自安徽的小張,在附近服裝廠上班,在公寓裡住了一年多,今天休息在家,他大方地讓記者進他家坐坐。
『空調、熱水器、油煙機、電視、家具等設施都是配齊的,正所謂拎包入住。』小張打趣說道。走進小張家,40多個平米的空間裡,設有廚房和衛生間,朝南的臥室光線不錯,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
而幾年前,這裡曾是『蟻族』居住的地方。杭州市下城區委政法委副書記江向東告訴記者,杭州下城區石橋街道地處城鄉接合部,大大小小的企業上萬家,吸引了8.4萬名外來人口。其中轄區內有30幢流動人口公寓,入住人員就有兩萬,這裡一度是報警多、糾紛多、隱患多,成為社區管理『真空』地帶。
2010年,為更好地服務外來務工人員,街道創新推出『新市民之家』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新模式。將原先流動人口公寓,改造成『新市民之家』,引入物業公司參與管理,完善配套居住設施,每幢公寓內配備保安兩名,門崗兩名,樓內裝有數十個監控。外來務工人員拎包即可入住。
『新市民之家』的物業管理公司總經理孔八軍說,為規范公寓管理,他們建立了入住人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將所有入住人員的相關信息填入登記表,輸入電腦。同時,街道和社區也將各類社區服務延伸到『家』門口。社區在居住集聚點建立『新市民服務中心』,將幫扶救濟、司法援助、勞動保障、警民聯調等街道服務也延伸到『新市民』之中,第一時間解決困難。
66810服務熱線一撥就靈
杭州潮鳴街道東園社區徐大媽家裡,早春的陽光照進來,她心裡也亮堂堂的。徐大媽腿腳有殘疾,長期獨居,生活上有個麻煩事情,總是比常人費神的多。
半個月前,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撥通了社區『40018 66810』熱線。
『喂,我們家的雨棚漏水,可能是旁邊的浴室漏出來的,該找哪裡維修?』
東園社區呼叫中心工作人員接到電話後,立即將出工單指令下發到片區責任社工小李的手機上,小李接到短信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徐大媽家隔壁經營著一家小浴室,排水管道從家裡雨棚上經過,因為管道老化漏水,不論晴天雨天,徐大媽家門口都『滴滴答答』下起了雨,幾次要求修理,浴室老板口頭答應了,可遲遲不見動工。徐大媽悶悶不樂,兩戶鄰居之間有了怨言。
社工小徐了解情況後,遂找到浴室老板坐下來協商,老板解釋說,一到冬天浴室生意好,自己人走不開,根本沒時間買材料叫工人,纔拖到現在。兩人協商後,維修工人由小李負責請,費用由老板承擔,第二天下午,事情就圓滿解決了。事後,徐大媽感嘆道:『這熱線真是靈,有困難一撥就靈。』
記者來到東園社區的『數字潮鳴民生在線』信息化平臺。信息平臺上顯示,社區現有15名社工,每個社工都有自己的責任分片,承擔平安秩序、幫扶救助、就業指導、居家養老、助殘扶殘等10條為民服務線,明確各條線工作職責,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絡化服務體系。
一旦居民遇到問題,只要按下『40018 66810』社區民生服務熱線,就可以直接聯通到社區中心,技術人員受理問題第一時間以短信形式反饋到責任社工的手機上,3天內給予居民答復。點開系統,社區近期受理、承辦的事務及辦結情況都在上面顯示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