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微語
□連小何
盡管不少專家學者都對微電影持較為樂觀的態度,認為微電影打破了電影創作作為知識精英的特權,讓更多人有機會通過影像作品表達自我,更有利於挖掘新人,促進中國電影的可持續發展等等。然而,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是《老男孩》、《青春期》還是《父親》這些紅遍網絡的微電影作品,背後都不是導演作為草根個體的獨立成品。而真正由網友自發獨立創作的微電影作品,目前還沒有任何一部真正進入主流大眾視野。
也就是說,『微電影』的所謂低成本和低門檻並不能真正讓愛好電影的年輕人一圓『電影夢』。和紀錄片一樣,微電影作為年輕人試圖接近院線電影的途徑,然而一個不無殘酷的事實是,至今尚未出現單打獨斗因拍『微電影』而成功進軍傳統電影圈的年輕人。
事實上,在網絡走紅的微電影,背後都有完整的商業運作團體。以《老男孩》為例,《老男孩》的爆紅背後其實有著十分精密的商業銷售邏輯,甚至連『11度青春』系列10部短片的上線順序和時間,優酷都做了十分細致的推敲。
從電影的發展脈絡看,無論是盧米埃爾兄弟的《工廠大門》還是《火車進站》,都是不到一分鍾的短片。電影發展到今天,時間長度顯然不再成為判別優劣的參照標准。就目前質量參差不齊的『微電影』來說,這種新形式究竟是廣告片、視頻,還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影藝術,仍未有定論。但值得肯定的是,微電影對原本由院線壟斷的播映渠道進行了顛覆。
電影作為與生俱來沾滿機油和銅臭味的百年藝術,從誕生伊始,就是一個工業系統和商業系統。如果未受過任何專業訓練,電影很難因為播映門檻的降低而成為人人都能參與的草根娛樂項目。在這個意義上,認為『微電影』完全打破了草根和精英之間的界限,似乎還為時過早。
第一部大制作微電影:
《一觸即發》
由吳彥祖主演,其劇本來自微小說《一觸即發》。劇情通過90秒的『微時間』講述吳彥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敵手中途突襲,為了將新科技安然轉送至安全地帶,吳彥祖聯手女主角Lisa施展調虎離山等計策,幾經周折最終成功達成目標。全片場面宏大,制作精良,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網絡微電影,堪稱微時代的裡程碑。
創新最多的微電影:
《私信門》
這部由保時捷投資的《私信門》走的是情感路線,演繹了經紀人和當紅小生、粉絲之間的糾葛故事,取名『私信門』也是搭載網絡熱點的路線,而之後這種大品牌搭網絡熱點的模式成為系列商業微電影營銷的制作模板。
連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