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記者阮佔江
近日,一則題爲《漣源市經濟開發區驚現“處女”招聘》的網帖在一些知名網絡論壇和微博上瘋傳。該網帖圖文並茂地標註了部分被錄用者與某些領導之間的關係,並直指“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的蘿蔔招聘”。
雖然湖南省漣源市有關部門迴應稱,這一帖文是當地一名落榜考生個人杜撰發泄所爲,此次選聘本身嚴格按照選調程序公平公開公正完成,不存在關係戶、金錢戶等“貓膩”一說,但依然有人認爲,對此事的調查不能僅限於漣源本地的自證清白和自說自話,上級部門應及時組織介入調查,儘快給出更爲獨立、客觀和權威的調查結論,如此方能有效減少消除社會各界的疑慮和不滿。
網曝經開區選調驚現“領導關係譜”
2月20日,一些知名網站陸續出現了一則名爲《漣源市經濟開發區驚現“處女”招聘》的網帖。
該網帖稱,2011年11月,漣源市經濟開發區計劃面向漣源市石馬山鎮政府選調15名工作人員。在這次的選調過程中,面試前增設的“測評”環節是爲“某些領導達到某些目的而設置的”。因爲在測評當晚,石馬山鎮領導連夜召開黨政領導會,明確提示哪些人應該打高分,哪些人應該打低分。
值得一提的是,網帖還分別公佈了一份備註標有“市領導打招呼”、“家境好”等字眼的考生成績表,以及一張漣源市委組織部公佈的擬選調人員公示名單。對比來看可以清晰地看到,錄取的第一名吳美華對應的備註是“市領導招呼”,第二名周紅兵的備註是“政協主席樑某表弟”,第三名徐劍的備註是“婁底人大王某親戚”。根據網帖的備註來看,所招聘的15人中,竟然有14人是“領導親戚”或者“市領導打招呼”,再或者是“家境好”的。僅有一名叫“吳愛莊”的是“無家境”入選,他的測評分數僅爲13.9,綜合排名第十四。
據瞭解,早在去年12月3日,網友“我不是蘿蔔2012”就曾在網絡論壇發帖稱“漣源市經濟開發區招聘考試存在嚴重舞弊行爲”,但並未引起太多網友關注。直到近來,網友“中央直接來人”再次在網絡論壇發帖曝光此事,該帖才迅速被各大論壇和微博紛紛轉載,引發大量網友的轉發和評論。不少網友跟帖認爲,這是一幅“現實版”的官員“裙帶升遷圖”,這裏面既有“蘿蔔招聘”、“裙帶關係”等量身定製的潛規則,也有“近親招聘”、“打招呼”等中國特色的明規則。
記者瞭解到,發帖者本人爲漣源市石馬山鎮的一名信訪幹部,乃前任鄉長之子,這次也參加了經濟開發區的選調招考,落選後分別以“中央直接來人”、“我不是蘿蔔2012”爲網名,發佈了不少有關此事的帖子。
迴應招聘公平公正公開沒有“貓膩”
“近日,一些媒體對‘漣源市經濟開發區選調15名工作人員’一事提出質疑,並指‘疑有貓膩’。報道刊發後,漣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調查小組進行覈實。經調查覈實,本次選調工作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漣源經濟開發區建設決定,由漣源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編辦、市保密局等部門和市經濟開發區、石馬山鎮共同負責組織,按相關規定公開、公平、公正進行的正常人事調配工作。”2月24日,漣源市有關部門給《法制日報》記者發來了這樣一份“迴應信”。
“此次選調系定向選調,並非國家公務員錄用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迴應信”指出,2011年10月,漣源市委、市政府爲加快推進經濟開發區建設,完善管理體制,決定從漣源市石馬山鎮成建制劃轉7個村歸開發區管理,並從其現有工作人員中選調15名到開發區工作。
“選調工作經過了筆試、測評、演講答辯、考察、公示等5個環節。綜合測評環節由熟悉情況的石馬山鎮領導班子成員、管理區總支書記和主任、站所辦負責人共同參與,對入圍考生的現實表現、道德品質、業務能力、工作實績等情況進行打分,有直接親屬關係的嚴格實行了迴避制。”“迴應信”表示,參照黨政領導幹部年終考覈測評的做法,這次選調測評分值爲20分,佔總成績的20%,評定標準設定爲“好、較好、一般、差”四個等次,分別對應20分、17分、14分、11分。最終綜合得分按由高到低的結果,於1月12日至18日分別在漣源市委政府機關辦公樓、石馬山鎮機關、市人才市場、經濟開發區等4個地方進行了公示。
“公示期內,未接到對這15名選調人員有關弄虛作假或舞弊行爲等方面的舉報投訴。”記者注意到,對於此前社會各界集中質疑的一些問題,“迴應信”並沒有予以正面迴應,而只是做了如此強調。
記者還注意到,此前漣源市委組織部、漣源市人事局辦公室、石馬山鎮政府都曾明確否認了網帖的內容,稱此文是本次選調的一名落榜者因心懷不滿而惡意造謠。期間,漣源市人事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曾對媒體表示,去年年底就有人將相似帖子發到網上,他們找到了發帖人,發現是此次招聘的一名落榜考生。“成績單後面根本就沒有‘備註’一欄,這一欄是他(當事落榜生)自己杜撰的。”該人員說。對於“備註”中標明的領導夫妻、親戚關係等,該工作人員表示該問題“比較敏感”,但只要是筆試、面試、測評過關就可聘用。
質疑自說自話不能消除“貓膩”疑慮
雖然媒體報道後不久,漣源市有關部門就對此予以了迴應,但記者注意到,有關方面的迴應似乎並不能就此消除各方的疑慮和不滿。
“湖南漣源的自證清白值得讚賞,但畢竟此事已經在網絡上流傳開來,面對網友們的質疑,不能僅僅止於漣源市人事局的自證,還應有上級相關部門調查、取證並公佈調查結果,如此方能消除網友們的疑慮。”有不少網友發文認爲,對此事應該有更高一級的部門介入調查,而不應該僅僅聽湖南漣源市經濟開發區的自說自話。
“眼下,就漣源市‘蘿蔔選拔’一事,必須儘快查實幾個問題:一是那些標註‘背景’的,其‘背景’是否屬實?二是那些‘領導’是否真的‘打過招呼’?三是儘可能地還原這個公開選拔過程,並向社會公示。”由於此前有報道稱,記者調查覈實後發現被招聘的部分人員確實和備註中的關係相吻合,有分析人士認爲,紙上沒有背景,並不代表心中也沒有“背景”。對於這些所謂的背景關係,有關方面有必要較較真,覈實調查一番。
“事實上,由於公務員考試難度、透明度的加大,事業編制這塊幹部‘自留地’還被多地保留,因此產生了‘蘿蔔招聘’、‘乒乓球招聘’等人情招聘,使公招成了走形式、走過場。”記者注意到,除了表示不滿,也有評論試圖對這次招聘遭受質疑的制度原因作出分析。
“不管結果如何,現實中的‘逢聘必疑’的現狀卻是值得有關部門反思的。爲何公衆會抓住每一次‘招聘’牢牢不放?‘蘿蔔招聘’現象爲何屢禁不止?究竟該如何遏制和防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中的不正之風?”有評論尖銳地指出,要想根治這些問題,消除招聘過程中的“權力自摸”行爲和現象,唯有真正做到透明、公正,真正將社會的監督力量引入到每一次招聘中。本報漣源(湖南)2月26日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