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電影去年總票房突破130億元,大大小小的媒體上也總有真真假假的有關中國電影在國外怎樣受到歡迎的反饋,但是,新發布的『2011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全球調研數據』顯示,這一中國電影在海外受歡迎的假象被打破,中國電影在世界的影響力並不高。這項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外國觀眾一點不了解中國電影,超過58%的被調查者認為中國電影對世界電影影響一般。
1
外國1/3觀眾沒看過
該調研是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來調查的。總共發放問卷1450份,分別在美、英、法、德、日、韓、印等多個國家有效回收1308份。調查人群年齡集中在35歲之下,為電影主流觀眾。該調查顯示,在所有國外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觀眾對中國電影一點都不了解,近一半的人對中國電影多少有點了解,而看電影的方式上,進電影院看電影是人數最少的選擇,55.1%的人買或租DVD、錄像帶則是首選。而國外觀眾沒看過中國電影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沒機會看。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電影難進國外主流院線的事實。
主持調查的北師大教授黃會林說,這次調查顯示中國電影在國外影響力總體並不如我們自己想象的宣傳得那樣好,就算被調查較為關注中國電影的那五分之一的比例,也多是日語、韓語和德語觀眾。而對中國電影最不關心的群體,卻是母語為英語和印度語的觀眾。
2
內地名導海外沒名氣
調查顯示,中國內地導演的認可度比較低,海外觀眾最喜歡的導演依次為李安(55.2%)、王家衛(38%)、張藝謀(30.5%),陳凱歌、馮小剛、賈樟柯都維持在8%左右。值得一提的是,18歲以下的觀眾中,有六成認為沒有喜歡的中國導演。但選擇『沒有喜歡的演員』的人很少,說明中國演員在某種程度上還有一定的國際知名度。最喜歡的中國演員中,排名前列的依次是成龍、李小龍、李連傑、周潤發,女星是鞏俐和章子怡。最受歡迎的中國電影類型調查中,動作冒險和功夫片的比例都在40%以上,依舊是最受歡迎的中國電影類型。
中國故事有理解障礙
令人意外的是,調查數據顯示,吸引外國觀眾的中國電影首要因素是故事。在國內,導演是誰往往決定了觀眾是否選擇這部電影,但是對於外國觀眾來說,故事是最吸引他們去看電影的原因,其次是演員,導演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決定因素。大部分被調查者稱不看中國電影的原因,是對於中國電影有理解上的障礙,其中文化差異佔的比例最大,佔47.5%,中文對白佔43.3%,劇情佔33.5%。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電影需要改進的方面,選擇『宣傳發行』的佔了67%之多,敘事方式為35.1%。
3
4
海外推廣缺少經驗
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表示,在美國電影更多地進入中國的情況下,面對全球市場我們要拍出有民族特色的電影的同時,更要了解國外觀眾的喜好。美國電影要更多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電影面臨新的挑戰和突破。要更多地了解全球電影市場,這是相對新鮮的課題。對於即將增加14部美國進口片和分賬比例的提高,華夏電影發行公司董事長谷國慶稱影響沒有想象中大,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改變我們自己。而對於中國走出去的工程,IDG亞洲區總裁熊曉鴿稱,看調查說明超過60%的外國觀眾是通過口碑傳播了解中國電影,說明中國電影在海外發行的宣傳力度還是不夠,海外推廣中國電影是發行上的重中之重。
5
國際化電影人纔匱乏
黃會林對記者說,在國際上打造中國電影的品牌,多與國際資本合作,為電影宣傳發行提供平臺,更重要的是在努力擴大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的過程中,國際化電影人纔匱乏是制約我們的一大瓶頸。為了吸收法國電影教育的優勢資源,培養具有國際水准的電影人纔,進而促進中歐國際間的人纔交流,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宣布與法國電影學院牽手,合作推進『中法實用藝術教育項目』,中國一年加法國兩年。該項目將為中國學生提供到法國多家藝術類學院學習的機會。本報記者陳濱
好故事是根本
中國觀眾看電影是首選導演和演員,這項調查為我們提供的卻是,中國電影的故事是最吸引外國觀眾的因素,可見故事還是電影的根本。在電影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喜歡玩酷玩炫,一味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視了電影最根本的故事魅力,中國電影要走向國際,數據有力地證明了,講一個打動人心的好故事,可以跨越區域、國家、語言、文化上的障礙,講好故事是中國電影的立身之本,如此纔能得到外國觀眾的認可,真正走出國門。
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看中國電影是主要途徑。電視劇太長,可能從頭到尾看完的人不多,文字性讀物有語言障礙,很難得到廣泛傳播。只有電影,具備了范圍廣、時間短、見效快的文化傳播特性,反過來說,這也是外國觀眾關注中國電影的主要因素。
現在,中國電影和國際接軌的步伐也越來越快,中國電影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現代變革更是帶來生活的五彩斑斕,我們不缺故事,但是我們自己的故事並沒有講好。綜觀10年來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基本都為好萊塢大片,如《阿凡達》、《指環王》、《變形金剛》、《哈利·波特》,而這些影片多是未來時空或虛擬時空的故事,具有現代和未來的電影風范,從而超越了民族和國家的界限,吸引了全球范圍觀眾的眼球。而當下我們的國產大片卻多以過去生活或歷史中發生的故事為素材,大部分電影都遠離現代生活,還在老祖宗的事上做文章,很難融入到世界電影大潮中去,拍好了也只能成為本土的票房電影。
我們看到的是,中國故事經過好萊塢一番改頭換面之後,倒是走向了國際大市場。像好萊塢影片《花木蘭》、《功夫熊貓》在全球包括中國的成功便是最佳例證。
好萊塢已經在中國的故事上嘗到了甜頭,像香港電影《無間道》、《見鬼》都已被好萊塢翻拍,章子怡的《非常完美》也被好萊塢公司買去翻拍權,姜文的《讓子彈飛》重拍權也被好萊塢購買。我們能不能拍出既能體現中國特色,又能征服國外觀眾,還有永恆價值的電影?放遠眼光,講好故事,中國電影人在新的形勢下,面臨著新老難題。J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