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閻崇年資料圖
本報訊(記者楊揚)今年已78歲的學者閻崇年,本月24日再登央視《百家講壇》,開講《大故宮》。同名圖書已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前天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首發儀式。
閻崇年不僅是位清史專家,也是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對故宮有着深入研究,新書《大故宮》就是他積澱50年的力作。把這樣一個重要的題材搬上電視,央視《百家講壇》節目積極配合,不遺餘力。在昨日的首發式上,《百家講壇》製片人聶叢叢說,《大故宮》對於《百家講壇》來說是十年來史無前例的豪華作品,學術支持團隊集中了故宮學術圈頂級的專家,保證了節目的權威性。現在正在播出第一部,七八月份播出第二部,年底播出第三部,全年滾動播出,甚至有可能製作第四、五部。能得到央視如此看重,可見閻崇年的《大故宮》的重要性。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首發式上介紹,閻崇年提出的“大故宮”概念,首次打開了故宮的外延,把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等也納入了故宮體系,講述了故宮包羅萬象的歷史,拓展了對故宮關注的視野。原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紫禁城學會會長鄭欣淼認爲,《大故宮》是故宮研究的新成果,也是故宮學深入的反應,“大故宮”的概念,實質就是故宮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閻崇年把這個理念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展現給了世人。
新書首發式在故宮舉辦,讓閻崇年回憶起他兒時第一次到故宮的感受。“我的曾父親、父親,包括我,四代居住北京。六十年前,父親拉着我的手帶我到故宮,小孩子懂得不多,第一次參觀故宮,留下一個印象,就是‘大’。所以這個‘大’字在六十年前就形成了。”對於正在播出的《大故宮》節目,閻崇年覺得雖然仍不盡如人意,但自己已經“盡心,也盡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