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首席評論
□牛日成
據報載,被譽爲“城市客廳”的廣州新中軸線去年11月底發佈新一期保潔招標公告,27個月共計1億元保潔費,相當於每個月花費370萬元,全數來自財政專項撥款,至今未公佈中標單位。因招標設置的若干關鍵競爭條款,令和新中軸線公司同屬城投集團的廣州市建廣機械化保潔有限公司(簡稱“建廣公司”)具有明顯優勢,被質疑是“蘿蔔”招標。
此項招標的最大疑點是,其關鍵競爭條款的“有針對性設置”。
首先,招標條件特別規定投標人必須擁有廣州市容環境衛生經營性服務性企業A級資質和廣州地區完成過質量合格的類似項目業績一項或以上等條件,其明顯的“破綻”在於疑似有意打擊潛在投標人、排除外地投標競爭者及保護預定投標單位等等,涉嫌違反《招標投標法》。如建廣公司有過中標上一期該項目的特殊優勢,誰可匹敵?而且“類似項目”的定性任由招標方拿捏。
其次,招標採用綜合評標法,投標者技術實力、過往業績、投標價格等分別佔30%、60%、10%的權重。頗堪玩味的是,國家規定服務項目的價格分值權重不低於10%、不高於30%,廣州市據此具體規定權重不低於20%。而此次招標偏偏違反市政府規定,只取最低權重10%。此舉雖有不違背“國家規定”的幌子,卻難保證不會出現報價最高者中標的違反常規結果。最後可能就是建廣公司憑特設優勢條件而不是價低者得的正當手段將對手擊敗,實現城投集團“兄弟”間將1億元保潔費“同煲同撈”,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一疑惑是,招投標“加分”條款也內有乾坤。按行內人士之見,招標“綜合打分”得分越高中標概率越大,競爭最終輸贏基本在10分到20分之間,而建廣公司僅憑“有類似項目保潔”與獲得省級獎兩項就可額外加15分……
面對諸多質疑,新中軸線公司最“硬”的迴應除了強調“招投標的一切程序都依法依規進行”之外,另一條則強調由於花城廣場經常有國內外政要前來參觀考察的特殊性,中標者爲“有實力且覺悟高的國有企業更合適”。在市場經濟如此活躍的時代,還扛出“國有企業”的招牌當擋箭牌,排擠民營企業,不僅有明顯的企業性質歧視,且十分可笑,還更加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猜疑。
新中軸線保潔招標的競爭條款屬不屬於爲“同門兄弟”量身定做,質疑方的指證與被質疑方的辯解呈現在公衆的眼前。是非雖然尚無官方權威定論,但公平正義的天平實際向哪一方傾斜,恐怕已經不難分辨。
設定特殊條款以使“兄弟”贏得絕對的優勢,踐踏了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這一疑案何去何從,公衆拭目以待。
牛日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