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序曲——追問生命
19世紀末,南太平洋塔希提島,金色的落日下,孤獨而苦悶的高更站在懸崖上,面對浩淼大海和無邊蒼穹,伸開雙手,發出關於人對生命意義那三個驚世駭俗、迴響百年的終極追問:
——我是誰?
——我從哪裏來?
——我到哪裏去?
這是渺小生命面對浩瀚時空的困惑與迷惘,是內心世界與客觀外在強烈衝撞發出的悲鳴和嘆息,是個體無法融入羣體帶來的無助與沮喪。
人類,一直生活在這個生命有無意義的巨大問號中,苦苦尋找着答案。
生命意義何在?如何予以解答?
中國的一位普通士兵,對此給出了自身的答案。
他說:“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他以平凡的人生實踐,矗立起人生價值選擇的最佳座標,展示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鮮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永久地召喚着人們的心靈。
他的名字叫雷鋒。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
這個22歲的年輕生命,用七個普通音階,譜寫出一曲絢麗多彩的曠世絕響——雷鋒精神世紀交響曲。
第一樂章——中國精神的天空
這是一部挺立着中國脊樑的偉大交響。
雷鋒,就是這部偉大交響的第一小提琴手!
他,佇立在那裏,目光清澈,從容堅定地拉出第一主題——
對國家、對人民,對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對需要幫助的弱者,滿懷愛心,給予幫助,並從中獲得人生價值的實現和幸福愉悅的滿足。
——這蓬勃向上的交響曲,綿厚悠長。從容,溫暖,高貴,瀰漫着莊嚴的氣息,閃爍着神聖的光輝。
它召喚着,引領着,絃樂和管樂應聲相和。
——這蓬勃向上的交響曲,噴薄而起。高亢,激昂,雄壯,跳動着生命的脈搏,勃發着青春的激情。
它發散着,升騰着,匯聚成時代的最強音,激盪在中國精神的天空……
哪裏是第一個音符的起點?
嶽麓山畔,湖南望城。
歷史的旋律在這裏迴響。
72年前的那個寒冬,當雷鋒在這裏發出生命的第一聲啼哭,便陷入苦難的深淵。
相繼失去5位親人的他,7歲時,已是孤兒。
絕望中的苞蕾,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陽光雨露。
1958年秋天,在縣委當交通員的雷鋒報名去鞍鋼當工人,臨行前他想把原名“雷正興”改爲“雷峯”,大夥兒商量:叫“雷鋒”更好一些——“到鞍鋼打衝鋒”。
怎會想到,“雷鋒”這個名字,將成爲一個國家的永恆記憶?!
活着,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詮釋着自己的生命價值。
有人在戰場上橫掃千軍,有人在商業王國中縱橫捭闔,有人在科技高峯叱吒風雲。
雷鋒並沒有這樣的驚心動魄和波瀾壯闊,但他卻在一件件小事中,在平凡的道路上,尋找並找到了人生價值目標,以短促而激越的音符,回答了那古老的重大命題——
“人爲什麼而活着?”
有限與無限,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這三組矛盾,一直困擾着人類。
從這個命題出發,人們尋找的答案各不相同。
雷鋒,一個普通的士兵,這樣認識有限與無限的問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中去。”
毛澤東主席曾這樣評價這個普通的士兵:“我看過雷鋒日記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點哲學。”
一個普通的士兵以最樸素的認識,以最平凡的行動,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昇華。
雷鋒燃起的生命燭光,照亮了中國精神的天空。
“人爲什麼而活着?”
他說:“我活着,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在一切實際行動中貫徹。”
你渴了,他就是一碗水;你餓了,他就是一把糧;你心裏要是感到了寒冷,他就是一團火,就是一縷陽光……
他就是這樣以平凡現偉大,以小事鑄輝煌,以短暫固永恆,詮釋了有限與無限、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辯證關係。
正因爲如此,雷鋒犧牲已有半個世紀,但其精神的主旋律,始終在中國精神的天空迴盪,引來無數人的仰視,引來無數人的傾聽,引來無數人的齊聲應和……
“人爲什麼而活着?”
雷鋒戰友喬安山說:“爲了愛!……”他不知疲倦地把雷鋒的生命價值講給學生聽,講給農民聽,講給工人聽,講給幹部聽。
當代雷鋒郭明義說:“人活着,得乾點有用的事兒。幫助別人改變命運,比啥都幸福!”
村官吳仁寶說:“老百姓過上富裕生活是我最大的幸福”。
維修工人徐虎說,活着,就是奉獻,“你不奉獻我不奉獻誰來奉獻”?
楊善洲,一輩子的共產黨人,他說,活着就是“完全徹底地爲人民服務”。
……
還有什麼比爲他人的幸福燃燒自己,更能讓人超越生命的短暫與渺小?
還有什麼比爲人民的事業投入生命,更能讓人感受人生的遼闊與壯美?
這就是中國精神的天空!
在中國精神的天空,雷鋒以他流星般的生命光彩,鑄就了人生的價值永恆:
在那裏,如果雷鋒是太陽,那麼就會有衆多的行星環繞運行;
在那裏,如果雷鋒是月亮,便會有滿天繁星簇擁閃爍;
在那裏,如果雷鋒是第一提琴手,那麼喬安山、郭明義、楊善洲們便是他身邊的衆多樂手……
在中國精神的天空,他們共同奏響雷鋒精神世紀的交響!
在中國精神的天空,他們生動詮釋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真諦!
在中國精神的天空,他們讓生命實現了永恆!
第二樂章——與靈魂相伴
這是一部高揚着理想與信念的偉大交響。
在波濤涌動的奏鳴中,理想的主題在奏鳴曲的呈示、展開與再現中,被旋律中那充滿生氣而又輕靈的音符線條,反覆勾勒着……此刻,生機勃勃而帶有浮雕般音質的小號,拔地而起,直衝雲霄,張揚着一種穿透靈魂的音響。
雷鋒,就是那吹響理想號角的小號手。
“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又是否爲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
美麗的理想,定格了他的價值座標,主導着他爲什麼而活着。
只因爲有了理想和信念,活着才找到人生的意義,才擁有了真正的靈魂。
然而,在現實中,我們活着,又有多少人能擁有並堅守自己的理想?又有多少人能定格有價值的人生?
老人倒在地上,扶還是不扶?爲什麼這個看似複雜實際上再簡單不過的選擇,一些人至今仍糾結難斷?
孩童被碾壓於車輪下,救還是不救?爲什麼18個路人竟視而不見?
……
假如雷鋒看到這一幕幕場景,他是驚訝、尷尬,還是悲涼?是震驚、心碎,還是憤怒?
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的夢想?
有多少人,能聽從靈魂的召喚?
靈魂的偉大,與其說在於爬得高和走得遠,不如說,在於自身如何純淨和堅守。
劉真茂,就是一個靈魂的堅守者。
30年前,爲防止亂砍濫伐,復員回鄉擔任武裝部長的劉真茂心一橫,在山坳裏搭起瞭望所——
就這樣,一個老兵在莽莽林海和綿延大山上,開始了一個人的戰鬥。
爲什麼要吃這份苦?
如果是雷鋒,他會怎麼做?——這就是劉真茂的回答。
信念如山。守山,就是守護他的靈魂。
司佔傑,一個80後。
雲南瀾滄江邊的一個草棚裏,他見到了李光學老人——一個麻風病康復者。
當年病癒後,由於村民嫌棄,3公里外的家,他30年都走不回去。
司佔傑的心針刺一樣的痛:“我陪你回家。”
整整7天,他和老人有說有笑地在村子裏走過來又走過去。看到他和老人肌膚相接,親密無間,村民們漸漸消除了對麻風病康復者的恐懼。終於,親人們走過來了;終於,村民們圍上來了——老人被接受了。30年的苦難戛然而止。
心的召喚,就是理想與信念的力量,讓他們在佈滿荊棘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並堅信希望就在前方,希望就在路上。
人,應該怎樣生存?
路,應該怎樣行走?
今天,我們觸摸着雷鋒高貴的靈魂,他吹奏出來的號角聲如陽光一般燦爛。那就是理想,那就是信念。
在理想與信念的照耀下,讓我們與靈魂相伴!
第三樂章——追隨你前行
這是一部震盪了每一箇中國人心靈的偉大交響。
追隨者如無邊的大海,連綿不絕。只要你有一顆善心,只要你願意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一隻手,甚至只要你有一個做好事愉悅自己的念頭,你都可以加入這場永不落幕的偉大演奏。
雷鋒,站在最前面,是我們快樂的領唱。
幾十年來,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的大力倡導下,學雷鋒活動始終與時代同行,生機勃勃,蔚爲大觀。
雷鋒,一直在領跑着我們。
我們要問:雷鋒,今天該怎樣追隨你前行?
在南京,汶川大地震後,一個名叫徐超的乞討老人,在捐出5元錢後,又找遍身上的零錢,到銀行兌換一張百元現鈔,放進募捐箱。105元微不足道,可對這個老人來說,那是他傾盡全力的一次“裸捐”。
也是在南京,一個叫陳光標的億萬富翁,把企業一半的利潤回饋社會,並宣佈死後捐出全部財產。
一個乞丐和一個億萬富翁,以財富論,天壤之別,但在生命的舞臺上,在精神的天空下,他們可以唱出共同的主題。
每個人,都可以是雷鋒。
我們也許很難像雷鋒那樣純粹地爲他人而活着,但仍要記住,茫茫人海,有默默奉獻的溫馨,也有一呼百應的力量,只要相融相通,相扶相持,就能惠及他人,溫暖世界。
雷鋒,如果還活着,他不會希望我們都是他,我們也不可能都是他。他並不期盼所有人都跟他走同樣的路,不要求每個人都跟他做一樣的事,不要求每件事都和他做得一樣,但是,他希望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存放着一顆愛心。
雷鋒精神不是刻板的教條,而是感動,是真誠,是溫暖。不擇人,不求全,“不以善小而不爲”,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這樣,雷鋒精神就不是孤島,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徜徉其中的心靈花園。
永恆,不在於巍峨地凝固於歷史深處,而是如流淌的清泉,在每個時代都澆灌出生命的花朵。
雷鋒選定了最高的價值座標,選定了奉獻他人的人生方向。斯人已逝,遺響猶存。人們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背影,觸摸到他的肩膀,他在前面領跑,我們追隨着他前行。
雷鋒精神,已成爲流淌在中國人血脈中的基因,只要有人羣的地方,就有雷鋒。
——這是一個大衆化的雷鋒。他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可以是每個人。有時,他叫“雷鋒車隊”、 “雷鋒超市”、“雷鋒銀行”……有時,他在攙扶盲人過馬路;有時,他在爲窮孩子送去哪怕是幾塊錢的溫暖,可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這是一個時代化的雷鋒。在時代發展中,他在希望工程中,托起失學孩子求知的夢想;他在“母親水窖”活動裏,燃起西部缺水母親的希望……或者,他叫“志願者”、“義工”。公共場所,他服務在民衆身旁;廢墟里,他衝在救災一線;福利院裏,他四處奔忙……
——這是一個個性化的雷鋒。他可能是瞬間的雷鋒,也可能是一輩子的雷鋒,他可能是一個人的雷鋒,也可能是一羣人的雷鋒……
他們不是雷鋒,他們又都是雷鋒。
他們在不同方位,發出不同的光亮,或搖曳如燭,或熊熊如炬,卻能匯聚成太陽一樣的光芒,照耀世界,溫暖人心,照亮中國精神的天空;
他們在不同的聲部,在領唱者的召喚下,或如波濤洶涌,或如涓涓細流,發出自己的和聲,共同完成一部壯麗的生命交響,響徹中國精神的天空。
個子小小的雷鋒,站在時代的前列,引吭高歌,他的身後,合唱的隊伍,排山倒海。
這是半個世紀中國人的心靈共鳴。這是當代中國面向未來的暢想……
第四樂章——人類的英雄
這是一部終將穿越歷史而永恆的偉大交響。
那個年輕的士兵,輕輕地揚起雙手,第一縷樂聲彷彿是從天幕上灑落的一道陽光,這陽光瀰漫着,擴展着,飛揚着……無邊無際。
雷鋒,就是這部交響樂的指揮。
走出雷鋒紀念館,沿一條林蔭道,又看見了那三間茅草房。恍惚間,我們似乎進入歷史的甬道,彷彿又回到了幾十年前的簡家塘。
那是他嗎?一個活潑的少年,繫着紅領巾,蹦蹦跳跳向我們走來。
我們問他:你爲什麼這麼高興?
他回答:我就要小學畢業了,今天,我準備好了在畢業典禮上發言,我將在發言中說出自己的理想——我要做人類的英雄!
忽然想,雷鋒如果活着,今天該是72歲的老人了。
那是誰?一幢樓房的陽臺上,一個老人在專心澆花,一縷陽光透過樹葉,映照着他慈祥生動的臉,一雙眼睛熠熠生輝。
我們問:你是誰?
他回答:我是雷鋒。
我們興奮地告訴他:你已經成爲人類的英雄。
老人笑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
“我要做人類的英雄!”這是當年一位少年的理想,向世界證明了,一個普通人的生命與靈魂,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
不,他從來沒有認爲自己是人類的英雄,他永遠將自己定格爲普通的戰士。他以最平凡的行動實現着最不平凡的人生價值,用一滴水展現出太陽的光輝!
人爲什麼而活着?
在這場偉大的演奏中——
雷鋒,是第一小提琴手,是小號手,是領唱,是指揮。
不,他什麼都不是,他就是這部偉大的世紀交響。
“活着,就是爲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
雷鋒是幸福的,這種幸福在他那裏達到了純粹的境界,使他完成了人生價值由有限到無限,由普通到高尚,由短暫到永恆的本質性昇華。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那樣:“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歷史發展中始終煥發着光彩。”
雷鋒精神,正是當代社會,同樣也是未來社會的價值座標,是對我們心靈的永恆召喚!
(據新華社北京2月29日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