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是一次充滿着各種猜測、想象、否認和懷疑的採訪過程。
時不時有業主會報料,“去看看××樓盤,他們的質量很差”,“××樓盤,我看他們不太地道”……真要問下去,又沒有證據。
有開發商表現得誠懇:“品牌放在那裏,降價就減配那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有開發商表現得義憤填膺:“降價就等於減配了?你不要被別人牽着鼻子走!”
爲什麼會這樣呢?在這個“拼跌”的市場裏,要麼你承認你暴利,否則每平方米四五千元的降價空間哪裏來?要麼你承認你黑心,降低或簡化了硬件配置,否則怎麼能即降價又保證質量?有的開發商真的冤枉,但也有開發商真不冤枉。
曾經看過某開發商一本近百頁的商品房銷售合同,內容細緻到對地板顏色的色差允許有多少,那個樓盤在香港。同一家公司,到了杭州,銷售合同連同附件前後加起來不過20來頁。據說,這叫“入鄉隨俗”。
當然,我們不比厚度,比內容。翻看了5個品牌樓盤已備案的《預售合同示範合同》,凡涉及裝飾、設備標準的內容,表述大同小異:鋁合金中空玻璃窗;進戶鋼木門;××品牌電梯……若要較真,疑問實在太多。單“鋁合金中空玻璃窗”一項,每平方米兩三百的有,五六千的也有。
如果所有材料都是白紙黑字,有憑有據,這樣的懷疑和擔心是否會少一些?詹麗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