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常紅實習生任望舒)2月29日下午,四川省政府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捷介紹了綿陽國家科技城建設情況並答記者提問,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鬍世輝、綿陽市委書記吳靖平出席了新聞發佈會。
劉捷在發言中說,在十一年來的實踐歷程中,綿陽國家科技城在四川省和綿陽市兩級政府領導下,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軍民融合發展的成功之路。一是堅持創新驅動、軍地聯動,軍民融合發展道路越走越寬。軍工基礎更加堅實。二是堅持項目帶動、產業支撐,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三是堅持“兩化”互動、功能配套,城市和交通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四是堅持改革創新、開放合作,全方位開放格局初步形成。體制機制活力迸發。五是堅持感恩奮進、創新創業、開放包容、寬容失敗,科技城人文環境獨具魅力。
經過“十年磨一劍”的積澱和三年災後重建“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個創新的科技城、開放的科技城、產業的科技城、綠色低碳生態的科技城正在爲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發揮重要的示範和輻射作用。2011年,科技城範圍內地區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了兩番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是2000年的7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2%。特別是災後重建三年多來,綿陽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年保持15%左右的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保持23%以上的增速,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雙雙保持45%左右的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達35.3%。尤爲可喜的是,科技城建設帶給了綿陽全方位科學、文明的可持續發展,綿陽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衆多殊榮。
展望十二五,劉捷表示,四川省和綿陽市將全面落實國務院批覆的《綿陽科技城發展規劃(2011—2015年)》,堅持以科技創新爲源泉、軍民融合爲特色、開放合作爲動力,努力把科技城建設成爲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軍民融合示範地、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創新人才匯聚地、高新技術產業集中地,爲建設創新性城市探索經驗、做出示範。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鬍世輝表示,綿陽科技城科通過科技創新,綜合實力有所增強,技進步綜合水平指數達到59.6%,科技成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符合國家戰略決策的初衷。
綿陽是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的我國唯一科技城,成渝經濟區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是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經過幾十年的積澱,綿陽已集聚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等18家國家級科研院所,西南科技大學等12所高等院校,長虹、九洲等50多戶大中型骨幹企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7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0.2萬人,科教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能力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爲把綿陽豐富的科技資源轉化爲現實生產力,2000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綿陽國家科技城的戰略決策。爲加快推進綿陽國家科技城建設,國務院先後批覆《綿陽科技城發展綱要》、《綿陽科技城2005-2010年發展規劃》和《綿陽科技城發展規劃(2011-201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