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杭州3月1日電(記者商意盈、張和平)2月27日,溫州立人集團案件中的147名債權人向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狀告泰順縣政府和縣公安局對立人集團大規模吸存監管不力,行政不作爲,要求判令國家賠償6864萬餘元,法院表示將在7日內決定是否立案。這個涉資45億元左右、牽涉逾7000人的全國民間借貸大案再次被推入公衆的視線。
立人集團已明顯資不抵債
泰順縣地處溫州最偏遠山區,與福建北部接壤,屬溫州欠發達地區。溫州立人集團成立於2003年,註冊資本金3.2億元,法人代表董順生。集團下屬36家獨資、控股、參股企業,分佈溫州、上海、內蒙、江蘇等地,經營範圍涉及教育、房地產、礦產等。
據有關審計部門等方面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立人集團債務危機苗頭在2009年就出現,當時欠款已經達10億多元,通過月息3分左右的高息勉強維持,最終因資金鍊斷裂而“崩盤”。政府有關方面稱,債務涉及人數逾7000人,集團現有資產還在進一步覈查之中。審計方面初步覈查,與公司所稱有50億元—60億元的數據差異較大,實際已明顯資不抵債。
據有關審計方面匡算,10多年來公司支付的利息累計高達30億-35億元。泰順縣委書記張洪國稱,政府、企業和債權人都希望能夠有效化解立人集團的危機,但是在目前宏觀經濟環境趨緊的情況下,集團多個房地產、煤礦項目都在國家政策調控的範圍。政府在企業自救乏力、政府幫扶有限及債權人訴求強烈的情況下,不得不對立人集團採取監管措施,實行控人、控資、控解。
辦教育贏口碑吸引資金“滾雪球”
1998年8月,董順生瞅準泰順縣教育資源匱乏之商機,聯合6名股東合資60萬元,租用一家陶瓷廠,首創民辦育才高中,他任校長。2001—2003年,又相繼開辦育才初中、小學和幼兒園。
多年來,育才學校投入資金數億元,形成了學生4760人、教職員工1000多人的規模。高中、小學爲溫州市現代化學校,初中爲省級示範學校。
辦學之初,董順生爲了解決資金之匱,通過親朋好友吸收民間借貸。但辦教育是個長遠事業,短期難以獲得回報。辦學頭幾年,育才一直虧損。
爲彌補教育之虧,從2003年起,董順生抓住當時礦產、房地產業等暴熱、暴利的機會,相繼到內蒙古鄂爾多斯、江蘇淮安等地開拓礦產、房地產,走“以礦補教”“以房補學”之路。他利用“明星”效應及做人低調、信譽良好、產業看好等優勢,大量吸收民間借貸。
10多年來,儘管利息如此之高,對董順生資金成本壓力超大,但他一直穩兌利息。有時他甚至提前支付利息,誰想拿回本利,隨叫隨還,從不拖延。這一信用在當地廣泛產生口碑效應,債務人李先生等多人對記者坦言:“人人都是自願的。”
立人集團在2011年4、5月起,就已到了資金鍊斷裂的邊緣。爲了把這場“豪華遊戲”玩下去,立人集團推出4分、5分、甚至6分利高息攬儲。由此,大批不明真相的羣衆紛紛跟入越滾越大的隊伍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