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喬丹告“喬丹”,這場美國籃球巨星與中國體育用品企業的“姓名”之爭結局尚難料定,但事件背後散發出的商業硝煙味引人猜想。殘酷競爭下,本土企業如何能夠脫穎而出?外界對此展開廣泛討論。
國家體育總局裝備中心主任、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祕書長馬繼龍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大品牌壟斷中國一線城市的格局已被打破,中外品牌將“搶食”體育用品市場蛋糕,本土企業若想立足關鍵要加強品牌建設。
國際大品牌壟斷一線城市格局已被打破
過去,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大都採取鎖定高端客戶的戰略,主要的目標放在一線城市,安踏等很多國內體育產品製造商則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從二、三線城市甚至四線城市上攻,市場佔有率增速迅猛。
“國際大品牌壟斷一線城市的格局已經被打破,”馬繼龍舉例說,廣州是中國體育用品龍頭企業安踏銷售最好的地區,銷售額大概佔它總盤子的四分之一,其市場份額主要來自廣州以及其他幾個主要城市。在該地區,至少可以說安踏和國際一線品牌旗鼓相當。
他認爲,中國一線城市的市場是巨大的,本土企業已經意識到這塊蛋糕不能丟,因此,它們已想方設法擠進高端市場。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商場隨處可見代理李寧、安踏品牌的經銷店。
“考慮市場需求,本土企業的品牌價值意識在逐步增強,不像之前光想着怎麼去給更多人賣貨,越來越多本土企業進入一線城市展銷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塑造品牌,”馬繼龍說。
中外品牌“搶食”體育用品市場蛋糕截至2011年底,中國體育產業總產值達222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體育用品業一家獨大,佔80%以上,而服飾行業又是體育用品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馬繼龍告訴記者,近10年來,本土體育服飾用品企業成長尤其迅速,如安踏上世紀末僅有1個多億元人民幣的資產,現在已經達到90多個億。
(來源:新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