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日上午,陳光標早早趕到北京月壇體育中心,向北京市民贈送2000輛自行車,倡導大家環保出行、低碳生活。
“作為政協委員,您怎麼想到免費給市民送自行車呢?”聽到一位記者的發問,陳光標趕緊亮明“真身”:“我不是政協委員,我只是旁聽了兩會12年!”
從默默無聞擠進兩會,到成了每年兩會期間“最會搶戲”的人物,陳光標這12年的與會經歷,說來可謂“精彩紛呈”。
“自行車,隨便領”
在活動現場,很多人排隊領取環保自行車。“來的人隨便拿。”陳光標大手一揮。“拿回去不騎怎麼辦?”有記者問。“不怕,沒看見嗎,我在車杠上印了一行字——拿回去不騎是……”一只他自己畫的卡通小狗代替了文字接在後面。陳光標哈哈大笑,滿臉是孩童般的純真和農民式的狡黠。
贈車,和他騎車參會的經歷分不開。旁聽兩會的12年裡,有10年他都是從家騎上自行車,把車鎖在長安街邊的六部口胡同裡,提著環保袋,掛著旁聽證,走進大會堂。
12年前自己湊上兩會
12年前,一提到兩會,陳光標心裡就昇起一種“神秘又崇高”的復雜感情。懷著朴素的好奇心,他四處打探,上下申請。終於,一張全國兩會“旁聽證”掛到了胸前。“參加兩會,是我自己湊上去的,從沒人主動邀請過我。”
第一次坐在人民大會堂裡,陳光標發現,“原來有這麼個地方和平臺,什麼話都能說出來。”
於是,他也學著寫起了“提案”:鼓勵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在教育、醫療等領域進行人纔對口支援,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解決民生問題的若乾建議……
“我送到接收提案的地方,人家卻告訴我,你不是政協委員,沒資格交!”不甘心的陳光標想了個招,把材料印上“陳光標建議”五個大字,復印上兩三百份,塞到一個環保袋裡,並把袋子早早擱在大會資料取閱臺上,希望拿材料的人也能順手取一份讀讀。每場會議結束後,他都要跑到取閱臺邊偷偷瞟一眼,要是有剩下的,就到會場裡,主動“塞給”代表委員,或者送給記者們。
曾悄悄把旁聽證遮起來
2008年,隨著浩浩蕩蕩開往汶川災區的救援車隊,陳光標的“高調慈善”之舉愈加被媒體關注,他的知名度驟然上昇。第二年兩會上,媒體圍上來,可他又害怕起來了。“讓記者知道我是旁聽的,多不好意思啊。”於是,接受采訪時他會小心地把旁聽證插在上衣口袋裡,“旁聽證”三個字正好被口袋遮住,上緣只露出政協標志和會議名稱。“這樣看起來,我就跟正式委員一樣了!哈哈……”
陳光標告訴記者,他每年提出的二三十份意見建議,“從不抄報紙,不請人代筆,都是自己在各地調研基礎上動手寫出來的。”
今年兩會前夕,夫人勸陳光標:別去丟臉了,年年掛個旁聽證湊上去聽,矮半截!一些人也偷偷議論:瞧,那個掛旁聽證的又來忽悠了,炒作!
可他還是來了,盡管他只有旁聽的資格,但他覺得,這是個難得的舞臺,也是最好的舞臺:只要你發出的聲音有意義,總會有人聽見,總會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