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1日,上海設立首家小微企業城市商業合作社新華社資料圖
溫家寶總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度提到『民間投資新36條』。民企投資話題引起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熱議,不少來自民營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坦言,對『錢荒』仍然發愁,預計今年融資仍然不易。
利息高企企業仍愁『錢荒』
『從今年初以來的情況看,有所好轉』,全國人大代表賴坤洪說,但接下來的情況怎麼樣,賴坤洪心中無底。
『去年,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想從銀行貸多一點錢非常艱難。僧多粥少,貸款甚至像搞拍賣。』賴坤洪告訴記者。
2008年以前,賴坤洪從事的有色金屬行業有5%以上的利潤,但是2008年以後日漸走低。『利潤只有3%以下,甚至持平或虧損』。但與此同時,融資成本在不斷走高。『非常高的利息。比如擔保公司提出的利息,不是一兩分,是五分,八分,一毛!』賴坤洪對此很頭痛,『缺錢!但這麼高的利息,我絕對承擔不起!』
『貸款很難!據我了解,許多中小企業都在向民間借貸一些類似高利貸的貸款』,全國人大代表徐源遠指出。她認為,融資成本高加上各種稅費高,導致去年不少中小企業經營情況比較困難。
不僅全國人大代表,記者調查發現,各界對於『錢荒』的擔心並非偶然。
2012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東今年安排省重點項目280項,年度計劃投資4000億元資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完成這個任務並不容易。以高速公路建設為例,2011年4月雲南公路開發公司向債權銀行發出『風險提示函』,當中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還本』。這是國內首次出現的高速公路公司因負債率過高無法歸還本金的情況。
這位官員表示,這個事件發生後,十多年從未出現過的高速公路貸款困難在去年出現。全國不少高速公路因為貸不到款而不得不暫停建設。『今年能否完成重點項目投資任務,資金將是突出問題』,該人士指出。
控制風險有單也不敢接
一方面『缺錢』,但另一方面,為了控制資金風險,不少企業『有單不敢接』。
『有時候有單也不敢接』,佛山市伏特機械設備公司負責人王向陽說,他們的廠子規模在當地算中小型,一旦資金風險沒控制好,一個單子打水漂可能全盤生意就要泡湯。『凡是對方提出分期付款的,全不敢接,萬一走佬怎麼辦?』王向陽很無奈,不少送上門的生意白白溜走,但是,『你有什麼辦法?』
『我現在考慮的更多的是「錢」的問題。』東莞新澤谷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卓標也說。陳卓標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可以翻番,但『錢』卻成了讓他犯愁的大難題。『每天琢磨的不是有沒有單,而是接什麼單?怎麼接?』陳卓標說,剛剛有個客戶下了1000多萬元的大訂單,但新澤谷就是不敢接,因為對方要求兩年分期付款。
『銀行擔保走不通,我們現在一般只接幾十萬元的訂單』,陳卓標承認,這肯定衝掉不少生意,但控制風險更要緊。陳卓標算了一筆賬,一臺插件機售價20多萬元,企業一般訂購三四臺纔可能有規模效應。對於不少小企業,拿出十幾萬元還行,七八十萬元要一口氣拿出來,的確吃力。
『現在做生意要幫客戶解決錢的問題』,陳卓標說,臺灣和香港二三十年前已經開始按揭買設備,但國內還是現款現貨,三到六個月交款九成,兩到三期付款。他說,公司計劃年底與融資租賃公司合作,為客戶搞搞金融服務。
『錢景』獨好銀行獨領風騷
耐人尋味的是,在一眾企業為『錢』消得人憔悴的同時,經過2011年的『錢荒』煎熬,開始有人稱銀行為『錢老大』。
『我國內地銀行的人均淨利潤是工業企業的12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傑向媒體表示。
2011年前三季度,16家A股上市銀行的利潤竟然佔了同期2000多家上市公司盈利的一半有餘。它們的淨利潤合計達到692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86%。與此同時,企業利潤卻在下降。2011年前11個月,國有企業累計利潤總額20415.6億元,同比增長13.7%,盈利增速連續5個月下降。
『銀行的利潤遠遠高出工業企業的利潤,這肯定不合理,顯然是暴利』。全國人大代表、深圳海王集團董事長張思民直言。
對於企業家的這種感慨,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很認同。『美國政府不辦銀行,老百姓辦銀行。中國相反,中國政府辦銀行,老百姓不能辦銀行』,他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直言,從2005年的『舊36條』到2010年的『新36條』,國家為鼓勵民企投資出臺了不少條例,但客觀上說,這些條例沒有起到作用。『金融業向民間開放就做不到。前景不太樂觀。既得利益方太強大了,會有種種理由阻撓你』。
從『舊36條』到『新36條』,民間資本在金融業到底走了多遠?
『目前我國民營銀行數目不超過10家,合計人民幣存款餘額達2000億元。』———民建中央在兩會期間的提案《關於進一步發展民營銀行》中指出。這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關於民營銀行生態的統計披露。據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披露,截至2011年底,廣東中外資銀行業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91590億元。這意味著,我國民營銀行在全國范圍內的存款餘額規模只佔廣東存款餘額的約2%。
羊城晚報特派記者夏楊尹安學
李青陳曉璇
夏楊、尹安學、李青、陳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