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羊城晚報記者陳曉璇攝
羊城晚報特派北京記者陳曉璇林潔夏楊
他是公務員,卻跟姓『公』的過不去;他是官員,又跟官員的既得利益過不去。
他是誰?———當了10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年年提『公車改革』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
『假如有一天我在路上被人拍磚,我肯定知道是誰乾的,那就是司機或官員。』雖然葉青被人說是在『革自己的命』,但其實他也得罪了不少人。不過,4日在北京接受羊城晚報專訪時葉青表示:得罪了誰怕什麼,大不了回大學教書。
葉青告訴羊城晚報,他很支持廣州市民區伯,還有河南專拍公車私用的記者呂建福,稱他們都是推進公車改革的勇士。不管明年自己能否連任全國人大代表,他誓將『葉氏車改』進行到底。
人物背景
『葉氏車改』
2003年葉青的身份由學者轉為官員,但他發誓不配公車。從當副局長的第一天起,葉青就炒掉司機,嘗試著他的『葉氏車改』:單位不再配車配司機,車由自己購買;單位每月支付給他一定額度的車補。如果出外地出差,油費和過路費則實報實銷。他用自己做實驗,發現一年為單位節約8萬元。
2004年,葉青『孤軍奮戰』第一次提出公車改革建議。2005年,葉青聯合了4位人大代表提交了5份車改建議。隨後的每年兩會上,他執著地繼續建議推進公車改革。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終於提出,要積極推進公車改革。
A
支持者都是『小官+大眾』
羊城晚報:經過你這些年的公車改革呼吁,現在全國公車改革的狀況如何?
葉青:2011年公車改革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啟動之年開局很順利,不少地方已經開始推行了公車改革,做得比較好的是浙江杭州和廣東惠州。
羊城晚報:廣州監督公車是准備在公車上裝GPS定位和身份識別系統,你怎麼看?
葉青:我建議在車改完成後再安裝,否則太浪費錢了。那麼龐大的公車數量,應該是經過改革、保留下來的再裝,無論是執法車、警車都要裝。
羊城晚報:這麼多年你一個人反復呼吁車改,感覺孤獨嗎?
葉青:還好,其實不能說是我一個人在提車改,還有很多人。比如河南專拍公車私用的呂建福,還有你們廣州的區伯,都是很少見的勇敢。我很贊同區伯盯著警車私用的做法,的確,私車是私人領域,但公車就是公共領地了。
羊城晚報:你單位的同事支持你嗎?
葉青:支持我的都是『小官+大眾』,是那些配不起公車的人。其實有些小官員也希望像我一樣站出來,但又怕人說他是出於妒忌。而我身份不同,我既是學者,又是官員,還是人大代表,是最有資格提車改的人了。
羊城晚報:你的上級對你提的車改是什麼態度?
葉青:我和上級關系挺好的,但我們在一起盡量回避談車改的問題,他們不反對就是支持。
羊城晚報:總提車改,你不怕得罪人嗎?
葉青:用不著擔心得罪誰,大不了回大學教書。很多人跟我說你再這樣乾下去,肯定昇不了。對我來說後面的10年已經不重要,無論是當官還是怎樣。但我有心理准備,哪一天走在路上可能會挨磚頭,我知道是誰,肯定是司機或官員。
羊城晚報:10年推行公車改革,有沒有覺得壓力很大?
葉青:壓力一是來自微博,微博上有些人口氣非常大,說我這個方案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我當時就估計這個人可能是一個副廳級的乾部,他們對『葉氏車改』很反感,因為等於是把他家裡的車拿走了,所以他就說不可能,再一個壓力是說一些讓我很泄氣的話,就不要提了。
羊城晚報:如果明年你不再是人大代表,還會繼續推動公車改革嗎?
葉青:當然會,這是我一輩子的事情,無論是做代表還是官員,我都會繼續呼吁,就算最後回歸學者身份,我也一樣會堅持下去。這是我的專業思想,你們可能不一定理解。但說不定到那時你們就不關注了我了,我的車改可能會變成癡人說夢。
B
可以制定《『三公』消費法》
羊城晚報:你對『三公消費』也是很抵觸吧?
葉青:是。兩會第一天我到北京聽到最震撼的消息是:九三學社中央建議將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款旅游等『三公浪費』入刑罷官,他們真的很敢說話。但我覺得也不必要什麼都入刑,建議可以制定《『三公』消費法》,對官員有威懾作用。
羊城晚報:有代表建議官員接待一律進食堂,你覺得做得到嗎?
葉青:我們統計局就是這樣,我們准備一些飯卡,下級的人員來了可以去吃,但發現吃食堂的很少,最後還是在酒店接待。因為接待是一種禮尚往來,上級到下級考察時不是去食堂,下級來了也不好讓他們去食堂吃。公務接待既然沒辦法避免,改革過渡期可以考慮如何降低成本。我自己就是這樣,到下面都要求盡量到土菜館吃飯,價格比較便宜。
羊城晚報:去年已經有不少地方公開『三公』消費了。
葉青:2011年是『三公』公開『元年』,但無章可循,各自為政,雜亂無章,大家很不滿意。希望2012年做得好一些。我建議『三公』公開統一時間,統一格式,統一口徑(如公車經費中要加入司機經費),數字要經過審計,公布之後要抽查核對。
羊城晚報:你提『三公』消費公開有沒有找到同盟軍?
葉青:目前還沒有。有人說『三公』不浪費,經濟不發展,我覺得錢要用在正道上。孔子說:政在節財。政務第一要素是節約。
C
財產公開就是救官員
羊城晚報:前不久廣州出臺相關政策,規定50歲以上不能因公出國培訓。你怎麼看?
葉青:其實中國的官員是需要出國培訓,出去開闊視野的。但一定要重視審批制度。有些官員的子女在外面留學,自己經常找機會借公差去探親,這就變味了。
羊城晚報:確實現在不少官員都把子女、配偶送到國外,在國內當『裸官』。
葉青:這是不能允許的。作為一個政府官員,你如果對政府都沒信心,那老百姓怎麼有信心?子女出去還能理解,可如果配偶也出去,那明擺就是打算當完官也出去。最讓人擔心的是這些『裸官』把財產轉移走了,讓他們的後代去享受。
羊城晚報:所以官員財產公開也很重要。
葉青:是的,最近有一個段子,說如果25年前就讓某官員公開財產,他今天就不會被槍斃,他就不會落到這樣的地步。我覺得官員財產公開是遲早要走的一步,公開確實是很好的約束,實際上是救了這個人。現在雖然有個財產公開登記表,但要求公開的權力在紀委那裡,我建議應該向社會公開,這樣對官員纔有威懾力。
陳曉璇、林潔、夏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