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版圖片/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主任卞華偉
文/羊城晚報記者張華通訊員許健
最近,網上有營養專家稱應少吃湯泡飯。因這樣會使食物在口腔內還未嚼爛,就滑到胃裏,加重胃腸道負擔。此外,吃湯泡飯也會讓唾液分泌得少,不利於食物的消化,營養不能被完全吸收。再加上味覺神經沒有受到應有的刺激,胃腸道消化液分泌減少,最終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消化和營養不良。
乍眼看來,這種分析也不無道理。不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主任卞華偉說,在臨牀上,通常將這種經過烹煮的熱湯米飯歸爲半流質飲食。比較稀軟,易於咀嚼和消化,對於那些胃腸道疾病、口腔疾病或咀嚼困難,或者一些手術後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上佳的過渡飲食。因此,湯泡飯(或者類似於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被認爲是易於消化的食物,由此可見,吃湯泡飯導致胃的疾病是比較少見的。
但是,如果長期吃稀軟的食物,還是需要注意幾個問題,否則真可能有損身體健康。
1、吃湯泡飯也需要細嚼慢嚥。這種柔軟的食物,通常會認爲含水量多,並且已經熬得溶爛(即便是用熱湯即泡熱飯),而不再需要動用牙齒的工作了。其實,這是不好的習慣。因爲咀嚼可以使米粒更碎更易消化,同時咀嚼可促進唾液的分泌,唾液中的澱粉酶可以將澱粉消化。所以,建議吃粥也應適當咀嚼。
2、湯泡飯有一個天然的缺點就是含水量高,一方面有沖淡胃液之嫌;另一方面使湯泡飯中的有效成分比例降低了,也就是說吃同樣一碗湯泡飯與吃同樣量的飯,那粥能提供的熱量肯定會更少。所以,長期吃這類食物的人需要注意能量不足的情況出現。不過,也有人會因爲吃粥後飢餓來得較快,因而會更快地想進食。
3、吃湯泡飯不要追求太熱太燙。有人認爲,由於是肉湯煮開後下的米飯,所以湯泡飯滾燙時味道最好,而且肉腥味也會較少,因此要趁熱吃。卞華偉認爲,吃太過熱的食物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不但容易造成口腔食道的損傷,嚴重時可能同食道癌的發病有關。
最後,在與食物有關的疾病中,決定你得病的原因往往並不是你“吃什麼”,而是你“怎麼吃”。這也是營養學作爲醫學科學的重要分支的意義所在。
張華、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