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馬紅漫
經濟評論家,經濟學博士
對於收費標准何時下降、如何下降、降幅等關鍵話題,需要在廣納民意之後給予制度化核定。這其中,信息公開透明是最重要的。
高速公路亂收費問題一直飽受詬病。我國高速公路在提高物流運輸效率的同時,也因其亂收費頑疾而引發物流成本高企等負面績效。
近年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為社會經濟發揮了強有力的支橕作用。截止到2010年底,全國公路通車總裡程達到400.82萬公裡,高速公路也達到7.41萬公裡,承擔了全國貨物總量近80%的運輸任務。
然而,高收費問題與公路網絡日趨完善如影隨形。在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初期,為緩解融資難,國務院提出了『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如今時過境遷,在大部分公路已還清貸款之後收費行為卻『慣性前行』。
數據顯示,中國物流成本佔到整個GDP比重的20%左右。借由物流運輸環節的價格傳導機制,高速公路的高收費最終由消費者買單。
治理我國高速公路收費的問題,只有設定一套科學合理的收費標准。
對於收費標准何時應該下降、如何下降、下降幅度是多少等關鍵話題,需在廣納民意之後給予制度化核定,包括高速公路投資總額、裡程長度、貸款期限、維護成本、服務質量水平、社會承受能力、收費流向等諸多因素均應得到綜合考量。這其中,信息公開透明則是最重要的因素。
有關部門已開始重視高速公路收費的信息公開工作,但距離高速公路合理收費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