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見多了在網上曬大牌的炫富一族,著實為一些年輕人的浮躁、虛榮捏了一把汗。這時,一個因為擁有3000多本舊書而在網上“沾沾自喜”的女生的出現,讓網友感受到了一股久違的小清新,紛紛叫她“炫書女”、“書二代”,還把這件事兒稱為“舊書門”、“救贖門”。
記者聯系到了這個網名叫“重慶葦子”的90後美女,因為備戰高考,不希望被過分關注,她不太希望透露真實姓名。不過,她覺得這個帖子被關注是好事情,“起碼可以引發更多90後的思考,我們這一代不應該追求那些虛浮的東西,多讀書,多讀經典的好書,真的可以給人生補充營養”。
用3000多本藏書向青春致敬
帖子《我家沒有寶馬車,只有藏書數千卷》最近在網上和微博十分火爆,發帖人“重慶葦子”也成了網友眼中的“炫書女”。她是重慶巴蜀中學的高三學生,曾經在全市聯考近2萬個考生中排名第23,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今年想報考美術專業。她很小就與書結緣,和家庭氛圍是分不開的,她的外婆是語文教師,很早就開始收藏書,她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雜志編輯,而帖子中提到的3000多本舊書正是父母去年9月送給她的18歲生日禮物。這些大多都是從民國時期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書,很多都采用古舊的繁體排版,而且相當一部分是絕版,還有不少前蘇聯的文學作品,是上世紀80年代末她的父母在四川美院圖書館的舊書中淘的,總共花了1000多元,相當於當時一個普通職工半年的工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她和書成了朝夕相處的朋友,一有時間她就會沈浸在書海中,而讀書之前她一定會把手洗乾淨,防止脆弱的舊書受損,真的像呵護朋友一樣。這些舊書還時常給她帶來小驚喜。比如在《歐陽海之歌》中,她發現了寫有“李文信”名字的借書條,字跡非常漂亮。她上網查詢以後得知,有一個已故的國畫家叫李文信,曾經是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她把《匹克威克外傳》的照片上傳以後,有一個網友聯系到她,說書上有一個借書登記,第一個就是自己父親的名字,字體非常像,而老人已經在11年前去世,所以自己想了解一下書的信息。
想做“中國的宮崎駿”
面對“重慶葦子”這樣一個有思想有追求的女生,很多網友都豎起了大拇指。網友“哎呦哎呦”說:“有藏書的家庭比有寶馬的家庭少,炫寶馬的人比炫藏書的人多。現在有年輕人炫書,說明還有希望。”網友“亮劍精神”說:“這個姑娘無論長相、氣質都不錯,真可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啊。”
很多網友其實對她並不陌生,她曾經被天涯社區評選為第一個90後“天涯之星”。16歲時,她的游記《90後MM慧眼識日本》便已經在網上走紅。隨後介紹家鄉的帖子《有你的城,90後MM帶你游重慶》也獲得了很高的點擊量。她還與多家媒體合作,參與社會調查,陸續在網上發帖《90後油燈女孩的聖誕夢》、《聽鄉下老農講土地的故事》、《我對90後同學的三份問卷調查》,還發出了對家鄉重慶的地理歷史和紅衛兵墓的紀實調查帖,經過整理成為中篇紀實作品《一個高中女生的社會調查》,今年5月即將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刊物《當代》雜志社發表。她還是西藏人民出版社的簽約作者,長篇青春校園小說也將在6月出版。她最喜歡魯迅的作品,還試著模仿過他的體例寫文章。而這些舊書也日漸成為她汲取寫作營養的寶貝,讓她向做“中國的宮崎駿”的夢想一步步邁進。
報社連線“重慶葦子”
記者:為什麼父母要在你18歲生日的時候送書給你?
“重慶葦子”:爸媽說是成人禮物。其實,以前我也讀過這些書的一小部分,只是現在成了我的“私人財產”,呵呵。
記者:生日禮物是舊的,介意嗎?
“重慶葦子”:不是舊,書裡面是過去,是故事,想想就有意思。它們黃燦燦的,有秋天落葉的味道,我翻看的時候像在給它們做日光SPA。
記者:半年多了,讀了多少本書?有什麼體會?
“重慶葦子”:快20本了。上大學以後,我會有更多的時間真正沈下心來讀書。體會太多了,不過最重要的是,明白了“名著為什麼會成為名著”,因為那裡面有一種力量。
記者:一直都很喜歡讀書嗎?
“重慶葦子”:五六歲的時候吧,我讀的第一本書是狄更斯的作品《大衛科波菲爾》的連環畫,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兒艱辛成長的故事,把我都感動哭了。我從小到大一直喜歡讀書,尤其是名著。
記者:一些年輕人在網上炫富,而你在炫書,很特立獨行。
“重慶葦子”:一些網友理解“炫”有顯擺的意思,可是我不是顯擺,因為書是我生活的必需品,不是奢侈品。也有網友建議我把“炫書”改成“讀書”,不過我剛剛讀了十幾本書,還談不上是真的讀書。我發帖只是想和同齡人分享讀書的快樂,一起多讀書、讀好書。
記者:為什麼要把書和寶馬作比較?說自己不是富二代而是書二代?
“重慶葦子”:我希望這種鮮明的對比可以讓同齡人清楚地意識到,哪個能真的讓自己充實起來。其實有寶馬沒有錯,錯的是把寶馬當做一種追求。
記者:的確,很多網友覺得你的故事是90後意識覺醒的表現,但是也有的網友質疑你在炒作。
“重慶葦子”:意識覺醒,也沒有那麼誇張。不過前不久我做過一個讀書調查,發現很多90後都喜歡穿越、玄幻、言情的書,我覺得沒有什麼意義。真正的經典則會釋放出正能量。至於炒作的事兒,我只想說,流言止於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