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們正在加快制定廣東省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具體指導意見,‘走出去’是走出祖國大陸,包括走到香港去,走到澳門去,走到臺灣去……”在9日舉行的廣東代表團記者招待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如是回答。
事實上,粵企走出去,廣貨全國行,正領跑着廣東各個行業。昔日風靡大江南北的“珠江水、廣東糧、嶺南衣”,不再是主力軍,取而代之的是被業界稱爲“新廣貨”的汽車、IT、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新廣貨”不僅在廣東製造業中挑大樑,還成爲中國名牌的領軍者。
去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珠海考察格力電器時,風趣地轉達了非洲某國領導人的“投訴”—————格力空調“噪音太小”,以至官員們下班時“總是忘記關空調”。總書記轉達的這宗“投訴”,實質是對“廣貨”品質的極大褒獎。
格力,只不過是“廣貨”的一個縮影。在廣東,像格力這樣技術領先的還有華爲、中興、騰訊、金山等大批優秀企業。廣東省質監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世界名牌產品四成是“廣東製造”,位居全國首位;廣東省的中國名牌產品總數由2004年的108個增至去年的299個,佔全國總數的15.3%,連續7年領跑全國。
“我和省長給你們站臺!”在去年的珠三角廣州現場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高調錶態,爲新一輪廣貨北上吹響了進軍號。半年之內,120多場跨省經貿活動此起彼伏,廣貨攬金超過5500億元。接二連三的“廣貨北上”、“廣貨西行”活動後,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迅猛增加,頭8個月就達9557億元,同比增長近16%。
不少北上的珠三角企業反映,之前,廣東企業過分看重出口市場,反而把內地這個最爲廣闊、最有前景的市場遺忘了。去年4月份,在西安舉行的第十五屆“西洽會”上,廣東團以深圳爲先鋒,以高科技產品爲主打,成爲全場關注的焦點。據介紹,經過這幾年的探索與開拓,“廣貨北上西進”行動已經初見成效,爲廣東產業轉型升級探索出一條新路。
即使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來自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也念念不忘“廣貨全國行”,紛紛爲這一重大決策支招。
銷售渠道有短板
“廣東家電產品這麼多,這麼好,但遺憾的是,廣東沒有一家像樣的連鎖超市。”一提起“廣貨全國行”,全國人大代表、江門金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皓炫就有話要說:蘇寧、國美都是外地的,不管是大衆零售業,還是家電零售業,源自廣東的連鎖超市根本沒有。
潘皓炫代表給記者算賬:國美總部在北京,要在國美各門店賣廣東某家電,你必須到北京總部談,然後再將貨物送過去,進入國美的銷售網絡。問題在於,一般大型連鎖超市的銷售網絡,都是以總部爲中心,呈網狀對外擴散。廣東家電企業要將產品配送到國美,有時需要運輸很遠的路。
潘皓炫說,假如珠三角有大型連鎖超市,由於地緣的關係,它更會與廣東的家電企業搞好銷售服務,企業也會“量身定做”與超市搞好良性互動。而外地超市,面對各地衆多家電,難以充分考慮廣東家電的銷售需要。
“沒大型連鎖超市,是‘廣貨全國行’最大的短板。”潘皓炫說,產業發展到今天,任何行業都知道“渠道爲王”的重要性。在人財物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廣東個別企業尋求建專賣店的方式,很顯然成本太高、得不償失。
他認爲,應該從政府層面開發、扶持廣東的連鎖超市,並推向全國。
農業企業融資難
談起“廣貨全國行”,來自廣東陽西的全國人大代表陳廣富有點遺憾地說,他每天都想着怎麼把生產擴大,好多人都要他的產品,但融資太難,擴大生產有難題。“我在北京都睡不好覺啊。”
陳廣富經營了一家魚粉公司,產品銷路很好,但遇到融資瓶頸。作爲農業企業,公司要養魚、養鴨,需要佔用大量土地,土地徵完了,要擴大生產就要融資,但一到銀行,銀行就說,要有土地產權證才能用現有魚塘等作抵押。要辦魚塘產權證,就要繳納土地安置費、閒置費等費用,“我們在農田養魚,沒有破壞農田,可現在卻要以房地產開發的標準向我們收稅!”
陳廣富說,廣東農業發達,產品銷路很好。政府應該積極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在企業將土地用於融資抵押時,應該減少收取土地的閒置費。
廣貨外銷稅賦重
“現在搞‘廣貨全國行’,運輸成本太高了!”全國人大代表黃陽旭是廣東冠毫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家位於湛江的企業,生產體育彩票、稅票用紙,每年有大量貨物從廣東湛江發往全國各地。
黃陽旭給記者算賬:“假如瀋陽一家企業要訂10噸貨物,一個集裝箱容量是50噸,我們發一個集裝箱去瀋陽,不可能只裝10噸,我會裝滿。但裝滿後,問題就來了,剩下的40噸放在哪裏?”
按現在的規定,在異地銷售要麼設分公司,要麼找銷售代理。黃陽旭說,銷售環節增加了,還需要按營業額的3%-5%在當地交稅,經營成本增加不少。
爲了“避稅”,有一些公司的做法是,貨運到當地後,賣不完的貨就偷偷找個倉庫“藏”起來,或者在當地設個辦事處,從事分公司的工作。黃陽旭說,據他了解,對這樣乾的一些公司,一些地方就以“偷稅漏稅”的名義,將存放的貨物查扣,並重罰。
“其實,像這種將貨物運到外地短時間存放,廣東是不收稅的,但在國內很多城市都要交稅。”黃陽旭說,國家應該協調各省市,儘快出臺規定,促使貨物的自由流通。他建議,貨物在當地倉庫存放一個月都不應該交稅。
無品牌無競爭力
“掌握核心技術,自然會在內銷中處於不敗之地。”全國人大代表陳瑞愛是中國獸藥協會副會長,肇慶一家公司的董事長,她們攻克技術難題,研製的禽流感疫苗遠銷海內外。
陳瑞愛說,“廣貨全國行”涉及物流成本等問題,必然帶來成本的增加。但對於像她們這樣的技術企業來講,與農戶對接主要是技術輸出。由於掌握了國內外獨一無二的技術,公司銷售的禽流感疫苗等,銷售到全國各地,“物流成本增加並不明顯。”
“搞‘廣貨全國行’,不管是什麼企業,應該有拳頭產品,有知名品牌,最好能生產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產品,那樣銷售就不存在問題了。”陳瑞愛認爲,廣貨的銷售,品牌十分重要。
這些年,廣東企業走出去辦廠多了起來,對什麼是“廣貨”,全國人大代表、廣東中科信泰新能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林楷說,“廣貨”的概念可以拓展一下,“廣東企業赴外省投資辦廠、技術輸出生產出來的產品,廣義上也應該算‘廣貨’,也應該給予支持。”
尹安學、李青、陳曉璇、夏楊、黃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