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 南京的冬天冷氣襲人,參加國大的代表雲集大會場外准備進入。他們知道大會重要的議題是制定憲法。
2 國民大會會場現場。背景是中華民國國旗及國父孫中山畫像。代表中,國民黨黨員佔大多數,也有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代表。蔣介石的報告用了35分鍾,他說,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的成立,前後計歷十四年的時間,經過多次的修改,今天纔由國民政府提請國民大會審議。
3 記者在現場觀察討論並寫稿,隨時爭用電話發稿
4 民盟分組討論,沈鈞儒(右)、張申府(中)、羅隆基(左)。沈鈞儒是民盟中央主席,解放後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清華大學教授張申府是早期中共創建者之一,介紹周恩來入黨,後因政見不合退黨;羅隆基是著名政治活動家,留英博士,時任民盟中央副主席,解放後當過森林工業部部長,1957年成為第二號右派。
5 大會間隙,國大代表們還到郊外拜謁中山陵。這座由建築大師呂彥直設計的陵墓,使代表對孫先生有著一種懷念。
6 憲法經過討論通過了。從這裡看,雖然是一致通過,但各人還是各有心事的。有些代表有喜上心懷之感,樂得嘴也合不上;也有的表情嚴肅,像對天發誓。
7 宋美齡、白崇禧與國大代表們齊唱中華民國國歌,大會結束了。這次大會通過的憲法,表面效力只維持半年,比『曹錕憲法』還短命。
□孫淼章
抗戰勝利剛一年,1946年11月15日,蔣介石在首都南京召開國民大會,與會代表1381人,大會中心任務是制定《中華民國憲法》,這是繼曹錕時期於1923年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俗稱『賄選憲法』)之後的又一部『正式憲法』。這部憲法的特點是:行政院受總統指揮;實行中央集權。蔣介石在大會上不用講稿講了35分鍾。回顧了革命的歷史、孫中山的目的、他是孫中山的信徒等等。他說他沒有任何政治野心,他宣布他的奮斗目標:『孫總理說五權原則(按:指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的根本精神是分散權利與權力……然而一千年來,中國人民缺乏保護自己權利的訓練。坦率地說,他們根本沒有這種能力與習慣……他們的權利必須受到保護。』12月25日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宣告閉幕。這次大會中共沒有參加。周恩來曾經指出,『蔣政府的「國大」與「憲草」既未經政協一致同意,又無聯合政府召集,更無中共及真正民主黨派的代表參加制定,故不論這所謂「國大」已經開過,這所謂「憲法」已經通過,其性質依然是蔣記國大,蔣記憲法,我們及全國民主人士決不會承認它為合法為有效。』
孫淼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