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連日來,本報連續刊登《孝子暴走減肥割肝救母》《85後男孩孝感津門》的報道,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廣大讀者在盛讚常訸暴走減肥、割肝救母孝舉的同時,更關心常訸一家的狀況,昨日記者再次走近常訸。
“每天凌晨三點半,爸爸就已收拾妥當,準備出攤了,他每天要在外面待16個小時,只睡4個多小時的覺,每天要去四五個地方賣貨,還外加給別人送貨……”說起父親每天的辛苦,常訸的眼裏泛起淚花。
常訸的父親常冬懷已下崗20年,每天靠擺攤賣鍋巴、煎餅、春捲皮賺些錢。常訸母親何學軍進行肝臟移植手術,讓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背上了十幾萬元的債。現在家裏只靠何學軍的退休金和常冬懷每天微薄的收入苦苦支撐。
常訸身體恢復後待業在家,他時常去幫爸爸擺攤賣東西。昨日,常冬懷在家附近的一自發市場擺攤,常訸安排好家裏的一切,就去攤上幫爸爸。“這是您買的鍋巴,一共三塊錢,您拿好。”常訸將東西遞給了顧客,在爸爸的攤位旁忙碌着。昨日上午11時30分左右,記者在市場見到了53歲的常冬懷,每天在外16小時的他,臉上長了凍瘡,雖然一些已經結痂,但痕跡仍很清晰。
憨厚老實的常冬懷提起兒子,臉上洋溢着幸福。他告訴記者:“這孩子可懂事了,從小就幫我幹活,那時候他才十幾歲。我收攤回家後,他就幫我把車上的東西搬上樓。每箱東西都得三四十斤啊,他一趟趟地搬,最多一次他來回折騰了十六趟……這次爲了他媽媽,他最初暴走的時候,只是跟我們說他要減肥,好幾次都差點脫水暈倒啊……”堅韌剛毅的常冬懷低下頭,悄悄拭去眼角的淚水,“當我提出來爲老伴捐肝時,他不答應,他告訴我,他年輕,身體恢復得快,如果我去捐,萬一有個閃失,這個家就徹底散了。我哪忍心啊,手心手背都是肉……”
常訸說:“爸爸是全家的經濟支柱,爸爸垮了,家也就垮了,我不能讓爸爸媽媽發生任何意外,這就是支撐我的信念……”常訸這樣告訴記者。下午13時,常冬懷又要去給別人送貨,就開始收攤。常訸將攤位上的東西都放進了電動三輪車裏,在爸爸要離開時,站在爸爸身邊叮囑着:“爸,您開車小心啊,早點回家,我和媽等您吃飯……”
本報就此呼籲有招聘金融人才的企業及單位能夠伸出援助之手,爲常訸提供一個就業機會,可撥打本報電話27500555。本報記者李海燕通訊員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