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一組“杜甫很忙”的語文課本塗鴉圖片爆紅網絡,在這些對語文課本圖片“再創作”裏,杜甫開摩托騎白馬,打機槍賣西瓜,讓詩聖杜甫穿越時空成了“微博紅人”。杜甫草堂博物館卻有點“不爽”了,稱“網友將杜甫畫像拿來塗鴉,是對杜甫的一種褻瀆,娛樂也要有一定的尺度,惡搞也需要看對象。”(3月24日《成都晚報》)
杜甫遭褻瀆了嗎?僅憑教科書上幾張塗鴉就算惡搞了千年詩聖嗎?顯然,杜甫草堂博物館的負責人有點緊張過度了。這些塗鴉頂多算得上是一種溫情調侃,就好比與一個熟識的朋友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不必上綱上線,也實在談不上褻瀆。
衆所周知,網絡話題從小衆傳播到大衆傳播必將經歷一個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網絡事件的走紅必須契合當下的社會心態。“杜甫很忙”系列圖片讓許多人找到了情感共鳴,一位憂國憂民的國寶級詩人,是教科書中不滅的經典,也是幾代人共同的校園記憶,當這種記憶以另一種形態出現時就會產生一種“熟悉的親切感”。
網絡時代是一個解構的時代,對權威解構,對經典解構,解構有惡意的,當然也不乏善意的。至於“杜甫很忙”系列走紅,與其說是惡搞杜甫,不如說是對一本正經教育制度的解構,是對被神話的高高在上的“詩聖”頭銜的一次善意的玩笑,但這並不意味着否定杜甫的家國情懷、否定他爲百姓奔走疾呼的良知和道義。也許調侃杜甫的最大啓示在於將他拉下神壇——杜甫與我們普通人一樣,會面臨種種社會不公、權利失範,而我們也應該與杜甫一樣,在遭遇社會問題時,始終保持悲憫情懷,永遠記得“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據介紹,今年是杜甫誕辰1300年,千年前的大詩人也一定沒想到,2012年的生日能收到這樣一份另類的禮物,但我想,有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情懷的杜甫,未必會覺得受了“褻瀆”,說不定還會欣然接受這份特殊的禮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