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印度陸軍T-72M1主戰坦克部隊參加軍演。(資料圖)
據中國之聲《晚高峰觀軍情》報道:美國《防務新聞》網站近日發表文章稱,印度是大國當中唯一沒有公開國防戰略的國家,這讓外界對印度軍備每年高速增長的政策感到疑惑。
長期以來,西方對印度采取拉攏的策略,企圖利用印度作為牽制中國的先鋒,因此相比中國發展軍力受到相當多的責難,印度的外部輿論環境要緩和得多。
那麼,經常被用來批評中國的『軍力不透明』帽子如今為何也戴在了印度的頭上?相關話題,記者采訪了軍事觀察員、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少將。
美輿論批印度軍力增長懮其做大做強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稱,很多國家在致力於大宗防務支出之前,通常會公布一個基本的國防戰略,描述新裝備列裝承擔的任務。報道稱,『盡管印度今年的國防預算增加了17%,但是仍然沒有這樣的公開指導性文件』。
西方媒體一直以來對印度發展軍力總體上語調溫和,很少會像指責中國那樣指責說印度的軍力增長『讓鄰國擔心』,因此這一次的美國輿論對印度軍力的批評聲音顯得相當罕見。
金一南認為,美國既想利用印度來遏制中國,同時也要時刻防備印度做大做強。
此消息在印度媒體可能會引起一片錯愕。很多印度媒體人士、政府官員和國防部官員都很吃驚。
實際上,他們不應該如此吃驚,因為去年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無意中露出來,美國之所以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主要對付新出現的兩個對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印度。當時,引起印度輿論的一片嘩然,在美國國內也引起一些反彈。帕內塔後來專門解釋說,是口誤。但事實並非如此。
美國對付的絕不僅是中國,亞太地區任何一個快速成長的國家,在其看來都是威脅,印度也包括在內。
隨著時間推移,美國轉移亞太的真正目的能夠看得越來越清楚。在此過程中,美國曾一度希望,日本和印度扮演『承擔亞洲的北約』的關鍵性角色,通過北面的日本、南面的印度對中國實施有效遏制。
但是,美國一方面想讓印度充當自己遏制中國的馬前卒,一方面也謹防印度。
指責軍力不透明或將使印度認清美國真實意圖
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在《印度的發現》一書中寫道:『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這句話直到今天仍然是印度人耳熟能詳的名句。
金一南認為,印度的大國戰略讓其不甘心成為美國的附庸,到目前為止沒有配合其戰略安排,同時印度發展洲際彈道導彈的意圖更是讓美國疑慮重重,美國一定會極力打擊和遏制印度稱雄印度洋的雄心。
印度表現出一個獨立大國的理性,沒有充當美國在亞洲遏制中國的馬前卒,沒有同意美國的戰略安排,即由日本和印度共同構成所謂『亞洲版北約』對中國的圍堵。
這也可能是印度的預感,或者是來自國家獨立以來的獨立性使然。
毫無疑問,美國指責印度軍力不透明、軍費超過中國軍費增長比例、沒有公布國防戰略等等,把曾指責中國的話語,強加給印度。
這可能是亞太形勢的大轉折。最初的轉折,就是去年印度宣布要發展洲際彈道導彈時所引起的麻煩。
美國質問印度,與中國為敵,中程導彈可以完全覆蓋,發展洲際彈道導彈,是何用意?
印度把歐洲和美國都包括在內,尤其是美國,美非常不高興。
1998年,印度核試驗以後,首先對其實施各方面經濟制裁的是美國,但是首先放棄制裁的還是美國。美國當時主要是給印度盡量多的『甜頭』,讓其充當遏制中國的馬前卒。
目前,美國可能越來越失望,印度不會簡單地作為美國的馬前卒,卻在大量地發展自己的力量,向南發展。美國懷疑印度的國家戰略是要稱雄印度洋,這對美國來說,是絕不允許的。
所以,美國方面的反彈,盡管以前就有,但今天的公開化,肯定會給印度的政界、新聞界、軍界人士帶來很大的衝擊。
當然,這也可能讓印度真正地認清亞太形勢和美國在亞太的整個戰略意圖,進而成為其真正認識美國在亞太戰略意圖的起點。(記者李艷)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