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文登市環山街道辦事處宋家溝小區,有一位名叫林基文的退休老教師,他25年如一日地為小區義務修路、掃街,區內一條主路因此被大家稱為『老林路』。
路太坑窪>>老人自己撿來石塊硬化
在宋家溝,提起林基文老人,居民無不交口稱贊。林基文是一位退休老師。退休前,他是文登市張家產鎮湯村店子小學的校長,1987年搬到宋家溝居住,當時這裡還是平房土路。
搬來後,林基文發現屋後的一條土路成了全村的心病。每逢下雨,坡頂衝下的水就把土路衝出一條條『水溝』,行人和居民不得不繞道而行。當年夏天,65歲的林基文從老家拿來鐵?、?頭,開始墊土壘石修路。他推著手推車四處撿石塊,運回來後一塊一塊地鋪在路上,一米一米地『石化』路面。
為排水,他一個人在路北側挖出一條長200多米、深約1米、寬約0.5米的排水溝,居民終於不必遇雨繞行。為維護這條路,林基文用壞好幾把鐵?、?頭。
冒雨修路>>不慎摔傷治療一個多月
2002年秋連續幾天都在下雨,那道排水溝吃不消了。林基文冒雨外出查看,發現溝內水位漲至路面,路面被衝毀多處。趁雨停間隙,林基文扛起鐵?准備拓寬加深排水溝。在他彎腰搬大石頭時,一時用力過猛,80歲高齡的他一個趔趄摔在泥地上,入院康復治療一個多月纔站了起來。
2005年冬天,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一場雪覆蓋文登大地。持續降溫的半個月中,林基文每天堅持清理路面積雪。路面結了厚冰,林基文拿出?頭刨雪,降雪期間,他刨卷了三把?頭。
2009年,這條路總算完成硬化,但林基文對這條路的感情沒變,他每天早晚拿著掃帚、鐵?清掃路面。
這是一個熱心腸的老人
時間長了,過往行人、附近居民都把這條路稱作『老林路』,現在,他一年至少用禿兩把掃帚。
林基文熱心公益,2008年,他被評為文登市『十佳文明市民』。當年汶川地震後,林基文把自己獲得的2000元文明市民獎金全部捐給了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