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隨著交通的完善和人們對江景景觀價值的重新審視,沿江板塊仍是清遠樓市焦點。曾亮超攝
自全國1999年福利分房制度成為歷史後,清遠商品房也迎來大發展時機。回顧近十年來清遠樓市的歷史可發現,北江孕育著清遠這座新興城市的夢想與文明,同樣,一江兩岸也承載了清遠樓市的歷史與未來。如今隨著交通完善和人們對江景景觀價值挖掘和重新審視,沿江板塊仍是清遠樓市焦點。
一江兩岸房地產最早崛起
對於擁有江景資源的城市,地產沿江開發幾乎成為開發建設的慣例。就清遠而言,其最早的城區主要集中在現在的舊城上下廓街和江南小市橋南部分。這是初始的『一江兩岸』。
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城市化加速、房地產市場逐漸被開發,清遠市區提出了向東擴的戰略:沿著北江兩岸向東發展。其中東城的金碧灣和江南的金海灣被作為東擴重點項目的『排頭兵』。
參與並見證金碧灣開發建設的金碧灣物業管理公司總經理陸國潤如此回憶當時情形:『早先金碧灣所在的位置是一片沙灘。再往東全是望不盡的農田。與一路之隔、繁華的舊城相比,簡直是兩重天。而且到達東城就一條大路:過先鋒橋,繞道清飛路到達江邊平安二路就走到路的盡頭了。』
江北向東擴,可以說是從2000年11月8日金碧灣正式奠基動工,纔真正開始付諸實踐,而江南的金海灣也是同一時期開始的。由此兩大項目引領清遠中心城區沿著一江兩岸延伸,使城市呈現出帶狀發展態勢。
2004—2006年,東城沿江房地產開發呈現出大發展階段:在開發商金碧灣、樵順房地產的推動下金碧路向東延伸,區府及鳳城廣場相繼開建和完工,另一個一線江景高端項目錦江豪苑在2007年建成。同一時期,江南沿江區域在金海灣的帶動下,北江一路建成,江景盤帝景豪園、凱旋花園也於2007年亮相。
從房價看,一江兩岸一直處於領先位置。2006年金碧灣均價為2700元/平方米左右,2007年後非江景房價格迅速突破3000元/平方米、4000元/平方米,一線江景房價格則突破5000元大關。2007年開盤的錦江豪苑非江景房毛坯成交均價達到4600元/平方米,江景房甚至最高接近8000元/平方米(毛坯),價值增幅近4倍。在此影響下,到2007年沿江土地價格迅速攀昇:例如佔地3.2萬平方米的凱景中央首座,當年便創下地面價超過1.1萬元/平方米的紀錄。
群雄逐鹿沿江板塊仍是焦點
『2000年,我們剛建酒店時,周圍還很荒涼的,你看現在凱旋花園、帝景豪苑等都建起來了,景觀異常優雅,路也修得很靚,變化真是太大了。』丁香花園酒店的總經理張明輝很是感慨。從江濱大廈開始,清遠加大了對江景房的開發速度,2003年後,一江兩岸的建設明顯提速。『清遠經濟總量有限,對寫字樓需求有限,因而江景房主要以住宅為主。』一位發展商解釋江景住宅迅速崛起的原因。
回顧清遠歷年對水資源的開發,一直以來主要集中在一江兩岸,中心城區臨江幾無新的土地供給。從地圖上看,主要還是在東城的鳳城大橋以西,新城則在北江二路和北江一路,但真正臨江住宅區開發還是近幾年纔崛起的,沿江項目猛增。截至去年11月底,在售或接受誠意登記的江景盤增加至17個,比一年前增加一倍,其中北江一路有6個,東城達7個。
『清遠總的目標是將一江兩岸打造成具有濱水城市特色的新城市經濟發展走廊、生活休閑帶、觀光旅游帶和黃金開發線。』清遠市規劃局給一江兩岸的城市功能如此定位。
江景房快速昇值的背後是其宜居舒適度的大幅提昇,這與近年來一江兩岸城市生活配套逐步完善密切相關。新城南岸靜福廣場一帶,去年江濱公園完成東擴工程,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同時,北江的蓄水工程到位,五橋正在開工建設,一江居中,兩岸繁榮。
由於濱江地產向來被視為最具昇值和保值潛力的樓市產品。許多開發商總是說水景資源有限,開發一部分就少一部分,賣一套房就少一套。從長遠看,在有限的空間內,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短期內大有供過於求的跡象,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盡管處於大發展中的清遠,各個板塊的樓盤四面開花,但未來沿江板塊仍是清遠樓市的焦點,同樣都有優勢水景資源,必定給買家增加了選擇的餘地。在品牌和品質方面具有優勢的項目將更易得到買家的認同。
黃劍琴陳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