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圖為“自媒體時代與政府作為”高峰論壇現場。 |
4月12日,國內首家專注江西輿情收集分析研究的專業機構----大江輿情研究中心在南昌成立,“自媒體時代與政府作為”高峰論壇同時舉行,江西省社科院院長汪玉奇、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王偉、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主任、傳媒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信凌、省社科院社會研究所所長馬雪松等專家就自媒體網絡時代下,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應如何運用網絡技術為自身發展服務進行了探討。
人人都有麥克風網民可便捷表達心聲並迅速傳播
近年來,伴隨著網絡輿情的頻繁爆發,一件件突發事件將一些政府部門和企業的聲譽和安全卷入到危機之中,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應對網絡輿情,首先要對它有個清醒的認識?什麼是網絡輿情,它有哪些特點?
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王偉表示,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的發展呈現出三個新特點。首先是宣傳與網絡輿情監測的結合,越來越多的宣傳工作和網絡輿情監測互相滲透,互相結合,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很便捷的掌握麥克風,微博的出現,更使得網民在點滴之間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情緒、態度表達出來,傳播出去。此外,原來主要由新聞傳播、社會學等專業人士從事的輿情研究工作,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信息處理技術也滲透到其中。
“輿情簡單來看就是網民的聲音,他主要反映的是網民的意見、網民的態度和網民的情緒。要使得輿情真正能夠產生價值,還要進行輿情研判,提出出應對的建議和意見,來輔助政府企業做決策。這就需要搜索引擎技術和智能信息處理技術的支橕。”王偉表示。
網絡輿情已經滲透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輿情載體的多樣化,網絡輿情已經滲透到了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網民只要通過博客、微播、論壇發布只言片語,就可以形成滾雪球式的復制傳播。這一效應的出現也對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應對網絡輿情提出了新的挑戰。
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系主任陳信凌說道,在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跟過去比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網絡媒體進入門檻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稍微懂點電腦可以上網的人就可以用媒體發聲;其次,自媒體時代輿情傳播速度迅速,幾乎和新聞事件同步,並且來勢凶猛,一條微博可能點燃一陣輿論風潮;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匿名性,很多網民發表的時候其身份是隱蔽起來的,所以這就造成了網友的聲音帶有濃重的情緒化色彩,一些網友在現實中碰到一些問題,發到網上就會變形、誇大。
“輿論什麼時候都有,過去的街談巷議也是輿論,為什麼今天變成了一個大問題?讓我們如臨大敵,嚴陣以待,是因為在今天自媒體時代,有很多圍觀的人,隨時潛伏著,你不知道到底是誰,但是一條消息很快就會引起無數人圍觀,滿城風雨。這就是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的力量。”陳信凌說。
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不能簡單封堵
不可否認,“微博”的悄然崛起,使得網絡傳媒獨有的互動性和流動性使其影響力和滲透力進一步彰顯,不經意間悄然步入了自媒體的新時代。那麼,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應該怎樣加強網絡輿情的引導和監控,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汪玉奇表示,因特網技術開創了自媒體時代,給老百姓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而自媒體時代是與中國社會轉型時代組合在一起的,首先這個社會轉型中,社會結構更加多元化,帶來社會利益結構的多樣化;其次,社會轉型和經濟轉型結合在一起,在轉型期間,有許多真空地帶,造成一些權利尋租現象。這一系列問題構成了異常復雜的社會現象,如果把控不好,任由利益多元化的矛盾不斷衝突、不斷蔓延,後果不堪設想。
“自媒體時代輿論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我們不掌控,不引導自媒體時代民心民意的走向,各級部門的工作就會遇到極大的難題。但是,對於自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不能簡單的封堵,要認真研究自媒體時代這種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所帶來的積極變化,充分利用自媒體時代虛擬世界的民意表達,集中民意,體恤民情。”汪玉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