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進,前進,向前進,排山倒海不可阻擋!前進,前進,向前進,走向復興創造輝煌!”還沒走進張家窩鎮田麗社區居委會的小院,鏗鏘有力的歌聲已經傳了出來,男女聲部配合得當,聲音洪亮,節奏精準。“想必是一支專業的合唱團”,記者心想。待走近小院,記者卻怔住了,這歌竟是由一羣老年人演唱的。
田麗社區居委會的張秀雲主任告訴記者,因爲天氣寒冷又沒有像樣的排練場所,每到冬天,下至四五十歲,上至80歲的合唱團員們都是像現在這樣穿着羽絨服站在居委會小院排練。但簡陋的條件、惡劣的天氣從來沒有影響過團員們練習合唱的積極性。這50多名團員每次排練都保證“出勤率”。能讓這些老年人如此執着的,不是合唱團有多麼嚴格的紀律,而是大家對音樂、對合唱的熱愛。
專業老師精心輔導
這支老年合唱團自2004年組建,至今已走過8個年頭。有一位“元老”可謂功不可沒。他就是康文樹老人,大家都叫他“康老師”。康老是一名退休的音樂教師。2004年鎮裏爲了要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組建了一支老年合唱團,已經退休在家多年的康老師,心底的音樂夢又重新燃起,自告奮勇當起了合唱團的輔導老師。他把大家喜愛的紅歌,都寫成簡譜,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糾正大夥的音準。如今,合唱團的老人們已經從扯着嗓門跟着唱變成了看着樂譜分聲部演唱,全團拿手的曲目也已多達50多首。爲了培養大家對音樂的興趣,康老師還在居委會的一間小屋子裏開辦了二胡和笛子免費培訓班,手把手地從入門技能耐心輔導。75歲的王大爺自信滿滿地爲記者拉奏了一首二胡曲子後說到:“要不是參加了合唱團,還真不知道咱身上也有‘藝術細胞’,我感覺現在是越活越年輕了。”
自己動手製作服裝
在這個小教室的後排,有一個展示架,上面滿滿當當地擺放着各種獎盃、獎狀和榮譽證書,最引人注目的要屬一面2009年天津市婦聯授予的“巾幗合唱團”的錦旗。要知道,這樣的殊榮,全市也只有幾個合唱團有幸獲得。錦旗旁擺放着合唱團參加大大小小活動時的照片,照片中老人們英姿颯爽,精神氣兒十足,服裝也是相當精美。張主任自豪地說:“這些大裙子可是我們幾個合唱團的老姐妹兒自己扯布自己做的。大夥你幫我量腰圍,我幫你量肩寬,一人認領幾件帶回家,合力把我們的演出服做出來了,不但穿着合身兒,還給鎮裏省下來不少經費。你看我們這服裝,可一點不比買的差。”
正在記者感嘆老大姐們心靈手巧時,居委會小院裏又響起了音樂聲。“又要排練了嗎?”“這回不是練合唱,是練健美操。有了好身體,才能唱好歌啊,我們就找年輕人幫我們排了一段健美操,每天練完合唱就蹦幾遍。這不過兩天我們還將爲全鎮的人民表演呢!”面對眼前這些活力四射、精力充沛的老年人,記者竟覺得他們更年輕,自己反而老了,實在自愧不如。
合唱團成員親如一家
健美操動作並不簡單,強度也比較大,隊形還要時常變換,讓人目不暇接。記者此時突然注意到隊伍中有一個老大姐,稍微有些跟不上節奏,便問張主任這位老大姐是不是新成員。張主任卻嘆了口氣,小聲說:“我們提大姐真是不容易……前幾年兒子剛從部隊退伍就沒了,老伴也因爲一時受不了打擊,沒過多久也走了,熱熱鬧鬧的一家就剩下提大姐和已經出嫁的閨女相依爲命。那段時間提大姐不願意出門,把自己關在家裏,我們心裏真是着急。後來大夥商量着,結伴上門找提大姐聊天解悶,勸她也參加合唱團。現在提大姐精神狀態好多了,還主動跟康老師學習二胡和笛子呢。她現在可是我們團的‘才女’了。我們也把提大姐當成自己家人,讓她在我們這個大集體裏找到家庭溫暖。”
看着認真學習健美操動作的提大姐,記者沒忍心上前打擾,只是在心裏默默的祝福她。眼前的一位位老人在這乍暖還寒的天氣裏越跳越起勁,剛纔身上裹着的羽絨服也因爲跳熱了脫到一邊。一張張紅撲撲的臉上洋溢着笑容。用什麼詞語才能詮釋這種笑容呢?唯有“幸福”二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