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包紮、人工呼吸、量血壓、做心電圖,甚至腦取液、穿刺,還得完成心髒手術……今天上午,復旦大學楓林校區內擺下一個特殊的『擂臺』,來自華東地區33所醫學院校的醫科生們集中到復旦大學楓林校區,在此比拼醫療護理技能。第三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華東分賽區正式開賽。在為期兩天的競賽中,共計有30多個比賽項目,涉及內、外、婦、兒、護理、皮膚、五官科、急救等幾個大類,綜合考察學生醫德醫風、理論知識、臨床操作、醫學人文等方面的素質。
比賽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據介紹,本次競賽的考題,特別側重考察參賽選手臨床溝通能力。在競賽中,選手可能面對的只是某一個人體器官的模具,但是對於一名合格的醫生來說,眼中看到的不應僅是某一器官,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因此能否在診治的過程中,與患者有一定交流,並給予患者鼓勵性的語言,是考察選手臨床溝通能力的關鍵。如在做胸穿檢查前,醫科生要對患者說,『您好,根據您的情況,我們要做一個胸穿檢查,現在先給您上麻醉,這個過程可能會有點痛,一會就好了,請不要擔心。』另外,在比賽現場每個考區都特地張貼了『聽診器歷史』的宣傳海報,潛移默化傳遞醫學人文的訊息,希望告訴這些未來的醫生們,不要過度依賴儀器檢查,而是更多地與病人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
本報記者張炯強孫中欽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