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雲無心(科學松鼠會)
在傳統養生學家們看來,『反季蔬菜』『反季水果』與時令不合,對人體有害無益。一些『營養專家』則認為反季蔬果總是通過化肥、農藥、激素等催出來的,不僅營養價值不行,連是否安全都很難說。
植物的生長需要適當的光照、空氣、水、溫度和肥料。肥料可以是土壤中的天然成分,也可以通過人工施加。季節與『時令』,只是老祖宗們對如何利用自然條件的總結而已。到如今,人類可操縱這些條件的能力大大增強,也就不用去適應植物,而是讓植物來按我們的需求生長了。
通常說的『反季蔬菜』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異地種植,植物在某地是『反季』的,在另一個地方卻正當時。比如幾乎所有蔬菜在冬天的北京都『過時』了,而在廣東海南卻生機盎然。這些蔬菜在產地無疑是『應季』的,要說到了北京就『違反了天倫』,實在是很勉強。二是長期保存。果蔬的長期保鮮、保存技術前所未有。把『應季』的果蔬保存到冬季,也不再是奇技淫巧。香蕉、葡萄、苹果、梨、柑橘、菠蘿……常見的水果幾乎都可以保存到全年供應。三是『大棚種植』。這種人造的『局部環境』在人看來是『違背自然』的,但是對於植物卻依然是王道樂土。
當然,不管是異地種植長途運輸,還是長期保存售前催熟,或者是大棚種植,都跟『應時當地』生產的果蔬不完全相同。這種差異可能導致其中的『營養成分』有一定差異,有時候味道口感的差別甚至還相當明顯。不過,這些差異並不意味著它們『沒有營養』,更不意味著它們『可能有害』。一種種植與保存方式,只要能夠得到科學界的認可與推廣,就意味著起『可能存在的危害』實在是微乎其微。
顯而易見,『應時當季』的蔬菜沒有什麼不好———至少,價格比反季的要便宜一些。跟反季果蔬相比較的,不應該是『時令果蔬』,而應該是『沒有果蔬』。在冬天的北京,考慮反季的青椒是不是比幾個月前『應季』的更好,並沒有什麼意義。我們需要考慮的應該是:跟祖宗們天天吃儲存的大白菜與土豆相比,這些『違反天倫』的鮮活蔬菜是不是更有營養、更加美味?即使是在廣東海南,冬天吃反季的葡萄,也遠遠比『沒有葡萄吃』要有營養得多。
雲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