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林書豪與父母合影
-小男孩林書豪從小就有籃球夢
-實現了夢想的林書豪
◆李佳蔚『這會是一個偉大的勵志電影劇本嗎?』
在林書豪率領紐約尼克斯籃球隊節節勝利後,美國最大體育傳媒集團ESPN的招牌節目《SPORTSCENTER》中,主持人這樣說道:『如果在一個月前,有人告訴好萊塢,有一個亞洲第二代移民的小男生,率領無名高中球隊拿下創紀錄的32勝1負,成為加州最佳球員,卻被家門口的斯坦福大學拒收;他跑遍加州,找不到肯給體育獎學金的學校,最後考進哈佛,在創下一大串紀錄後參加選秀,卻再次落選;他只能靠參加夏訓營得到簽約機會,可接著被裁,然後再簽約,再被裁,之後輾轉來到全世界最大的籃球市場,世界籃球媒體聚焦的中心紐約,成為最默默無聞的替補;紐約雖然簽下兩個巨星和全聯盟前三好的中鋒,卻不過打出8勝15負的開局,兩位巨星也相繼受傷,就在這時,亞洲小男生跳出來,拯救了這支在過去十年內飽經滄桑的球隊。』
另一位主持人回答說:『好萊塢不會感興趣的,因為在當時看來,這一點兒也不可信。』
不一樣的亞裔家庭
林書豪從父親林傑明那裡繼承了籃球基因。1977年,林書豪一家從臺灣移居美國,那是上世紀NBA最輝煌的年代,賈巴爾、摩西·馬龍、J博士在球場上的精湛表演,讓林傑明深深陶醉。1980年代那場洛杉磯湖人和凱爾特人之間的經典比賽,讓他至今念念不忘。
『我無法解釋我為什麼對籃球如此熱愛,我就是喜歡。』身為電腦工程師的林傑明說。
林書豪是家裡第二個兒子,他5歲的時候,林傑明就會帶著他到加州帕羅奧圖市的基督教青年會,去參加小朋友們的籃球比賽。
林書豪一家是典型的亞裔中產階級家庭:林書豪的父母都是普渡大學的學生,全家人信奉基督教。
一開始,林書豪並沒有迅速喜歡上籃球。『那個賽季,他只是站在場中央或整場或半場地吸吮大拇哥』,林書豪的哥哥喬希(josh)說。
母親改變了這一切。在母親來看過第一次自己的比賽後,林書豪就央求母親來第二次。母親想知道林書豪是否真正喜歡打籃球,林書豪回答,我會好好打,還會得分。
母親出現了,而林書豪拿下了兒童聯賽規定的一個球員所能取得的最高分數。
『從那以後,他便一發不可收。』喬希說。
等到林傑明第三個兒子也可以玩籃球後,父子四人開始了一周三練的瘋狂特訓。三個男孩子從晚上8:30開始,要與父親一起訓練90分鍾籃球,項目包括基礎技術訓練和二對二對抗賽。
林書豪的偶像是喬丹。『我和哥哥、弟弟隔著窗戶在後院看喬丹的比賽。他得分了,我們就照著他的動作,在我們家的籃架下來一個同樣的得分動作。』
『許多亞裔家庭太注重學習了。』林傑明說,『但我和我的孩子在一起玩,感覺好極了。我非常喜歡這麼做。』
1989年,美籍華裔女作家譚恩美(Amy Tan)的名著《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一開頭,一位母親就說出亞裔對後代的期望:『我會讓她講上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語,她將應有盡有,安定下來。』
亞裔移民父母們認定,孩子們安定下來的方法是,成為醫生、律師、會計師、工程師,因為這些工作,只要勤奮就可以得到。事實也的確如此,據統計,亞裔大學生的畢業率,比美國所有其他族裔都要高,包括白人。
支持兒子參與籃球運動,一項集美國精神於一身的運動———林傑明夫婦的選擇,與大部分亞洲移民父母相比,近乎是一個絕大的反差。
就像《橘郡記事報》專欄作家丁凱文所寫的那樣:『後者總在不遺餘力地制造著那些能夠在畢業典禮上發言日後成為醫生的優等生,或者即使非要成為運動員,也得是網球運動員或者明星花樣滑冰運動員的孩子。』
中學時代,林書豪就已經在加州揚名,他率領所在的高中校隊贏得了北加州二區冠軍,他本人則是年度最佳球員。『每個人都知道他,不需要多說什麼,他絕非一個被埋沒的天纔。』高中時代的教練迪彭布魯克深知這個弟子與其他隊員的不同。
身高1米67的林傑明,對自己的美式喂養法甚為得意:『大多數在美國的華人,都保留了國內的飲食習慣,但我們不一樣,書豪小時候把牛奶當水喝。由於訓練量大,他的食量很大,一頓能吃好幾斤牛肉,這也許是他身高猛躥的原因,要知道,他讀高一時身高只有1米60。』
就在去年,林書豪曾向媒體透露了他身體強壯的秘密———早餐:5個雞蛋、一點雞肉或者漢堡;訓練後:喝一種蛋白質混合飲料;午餐:沙拉、三明治或者雞肉;晚餐:通心粉、雞肉。此外,他每天還要喝8瓶水,吃8包蔬菜。這樣嚴格的飲食配比,即便放到現在,幾乎沒一家中國籃球俱樂部可以做到。
高中畢業時,身高長到1米85的林書豪和隊友奪取了馬薩諸塞州二級賽的冠軍,可上帝似乎一下子不再眷顧他了。
林書豪自費將簡歷和刻有自己比賽集錦的多卷錄像帶,寄往全部8所常春藤盟校、加州的斯坦福大學以及他夢想加入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進行自我推銷。
回復呢?林書豪回憶說,UCLA『不感興趣』,而斯坦福則『假裝感興趣』,加州大學的回應是,『再聯系吧』。
就這樣,林書豪成為北加州地區第一個沒有獲得大學獎學金的年度最佳球員。他的高中教練彭迪布魯克對此氣憤不已,『所有的大學教授都是白癡!』在他的舉薦下,林書豪去了哈佛大學,在校隊得到了一個位置。
可進校不久,在哈佛與喬治大學進行的一場比賽中,看臺上的球迷衝著林書豪大喊:『糖醋豬肉』。
贏下比賽,人們就會尊重你
在2009年《時代》周刊對他的采訪中,林書豪提到過這些不堪,『種族主義辱罵,種族笑話,都跟亞裔有關。』
林書豪對於這些並不陌生。在高中時,不懷好意的人叫囂著讓他『滾回中國去』;還有人整天嘲笑林書豪那雙亞洲人標准的細長眼睛。作為一名美籍華裔球員,林書豪一直被當做異類。
在林書豪還是大一新生時,時任球隊教練的湯米·埃美柯在球隊聚餐時,當著所有人的面斷言:『在我此生見過的所有這個年紀的球員中,林書豪毫無疑問要甩開所有人一大截。』但對他的種族偏見,依然無處不在。在哈佛與康涅狄格大學的比賽中,當林書豪第一次走上罰球線時,一個坐在場邊的學生便喊道:『餛飩湯!』
『這當然讓我舉步維艱。』林書豪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我根本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根本沒有人相信,我能打球。』
在那個艱難時刻,父親林傑明給了他建議。
『我對他說,人們總對你喋喋不休,但你必須保持冷靜,絕不能因此動怒,因為那些,只是些無用的廢話。』林傑明說,『只要你能贏下比賽,人們自然而然,就會尊重你了。』
大四那年,林書豪成為哈佛的頭號球星。64年與NCAA(美國大學體育總會)決賽無緣的哈佛校隊在他的率領下,在2010年夏天改寫了歷史。林書豪場均貢獻18.1分、5.3個籃板和4.5次助攻。他以全票入選常青藤聯盟第一陣容。
一個來自哈佛的籃球明星具備專業籃球運動員的天賦?是的,這是林書豪令人訝異的原因之一。事實上,林書豪的種族或許纔是更讓人感到訝異的地方。只有小於0.5%的男性籃球運動員是美國亞裔。
僅僅因為林書豪要給那些籃球夏令營營員做五分鍾演講,那些駐紐約、波士頓和華盛頓的亞洲媒體的記者便蜂擁至舊金山。
入學時,母親對他說,『兒子,你想打NBA我們非常支持,但是你也得為自己做一個後備,一旦做不了職業球員,你得有其他的專業能力能夠立足於社會。』
他在哈佛主修經濟學,輔修社會學。他在哈佛的GPA(平均分)是3.1(滿分是4),這是個中等偏上的成績。
林書豪在哈佛校隊期間,累積了總得分1483分、487籃板、406助攻、225個搶斷的成績,被輿論認為是僅次於狀元球員約翰·沃爾的年度第二控衛。
可現實是:約翰·沃爾在2010年NBA選秀大會上加冕狀元,林書豪卻始終沒有聽到自己的名字。
『當時我很沮喪,也很生氣,因為好幾支球隊事先表示他們對我有興趣,可能會選我。』林書豪一口氣吃了四十多個辣雞翅出氣。
林書豪的母親後來透露,他們當時得到的消息是洛杉磯湖人隊會在第二輪總第58位選他。然而等到第58位的時候,湖人卻選擇了卡雷克特(後來被裁)。那一剎那,全家人感到十分沮喪。
在2010年選秀大會上,林書豪未能被任何一支球隊選中,在為NBA球隊試訓時,也遭到輕視。不少球隊甚至不願讓他進行全場試訓,而只讓他進行簡單的1對1,或2對2對抗。
這樣尷尬處境,或許與哈佛大學在美國籃球界的渺小地位有關。
毫無疑問,哈佛是一所世界聞名的綜合性大學,但它卻不是一所籃球名校。從哈佛大學走出過8位美國總統,在林書豪之前只誕生過兩位NBA球員。
亞裔之光
『下一步怎麼辦?』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林書豪的母親說:『我想,我們最多只能支持孩子三四年。要是他依舊沒能打出名堂來,我們不知道還能否養得起他。』
林書豪說,自己願意參加訓練營,在不同球隊試訓,尋找機會。母親雖然內心忐忑,可依然支持了兒子的決定。
『我想先試一年,我覺得如果我不去做的話,一輩子都會後悔,』林書豪說,『對我來說,這是我喜歡的事情,我想先打一年再看看前面的路怎麼走。』
『林有聽從他內心呼喚的勇氣和信念。』《洛杉磯商報》的高級記者瑞格·楚認為,『這是他最動人的地方。』
實際上,林書豪的哈佛背景,可以幫助他較為容易地開始一名金融分析師的道路。可他沒有。
帶著生存的壓力,林書豪參加了訓練營和夏季聯賽,最後被勇士、湖人和小牛相中,並成為勇士隊的一員。
成為NBA球員後,林書豪激動不已。『那天晚上我睡不著覺,我就出門買了3臺iP-pad,給我和我的兄弟們。我們都非常開心。接下來的幾周都面帶微笑。』
可首個賽季,並未得到太多上場時間的林書豪,場均只能得到2.6分、1.2個籃板的數據。
在職業生涯第二年,林書豪遭遇了NBA停擺,當別的球員在無所事事、為生計擔懮時,他卻每天投幾百個跳投,為膝蓋炎癥做康復工作,訓練上肢力量,靜靜等待著停擺結束的那一天。停擺雖然最終結束,但林書豪職業生涯最大的危機接踵而至。
2011年12月9日,林書豪被勇士裁掉。雖然他迅速成為火箭隊的一員,卻又在聖誕節遭到裁員。一個月內,兩次失業,讓林書豪有些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隨著各隊引援逐漸完成,林書豪的機會越來越少。可是幸運的是,紐約尼克斯在揭幕戰中就傷了新秀後衛,隊裡控衛告急,匆忙給了林書豪一份無保障合同,讓他擔任球隊第三控衛。
『完全就是一個替補的位置,人們也都把我看成是球隊的第12人到15人。』在紐約尼克斯,林書豪一度被下放到NBADL(NBA發展聯盟,屬於NBA的二級聯盟)。
他承認,下放期間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在NBA站住腳:『我也許得不到機會了,有時這樣的想法也會從我腦中劃過。』
雖然尼克斯給了他機會,但擔心仍會失業的林書豪,連一個在紐約的居所都不敢找。他先是去哥哥家借宿,當他的哥哥需要使用客廳的沙發時,沒地睡覺的林書豪,只好又找到自己在尼克斯的隊友蘭德裡·菲爾茲,借宿在他的沙發上。
就在第二天,林書豪在尼克斯對陣網隊的比賽中臨危受命,拿到25分、7個助攻、5個籃板。之後的故事人們已經耳熟能詳了。用中國人的話說,林書豪帶領尼克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林書豪的選擇,也是在試圖改變美國人對典型的『亞洲拼命三郎』的定義:這種突破常規、大膽追求,並像一個真正的美國人那樣,以一條始終堅持夢想的『落水狗』(Underdog)的身份,經過不懈奮斗,終於取得成功,上演一出典型『美國夢』的行為,是美國人腦中刻板的亞裔,所萬萬做不出來的。
他們想象不出,在尼克斯對陣猛龍的比賽中,林書豪居然在最後時刻招呼隊友們走開,自己與防守他的何塞·卡爾德隆一對一,並成功上演三分絕殺!
『他們(美國人)不會相信林,說不定還會接著大加嘲諷,或者說些不好聽的話。』瑞格·楚坦言。
林書豪告訴朋友,『身上到處都是傷,尤其是肩膀的淤傷很嚴重』,他的競技狀態或許無法長期保證;沒有人知道林書豪的瘋狂表演將持續多久,他在未來可能會經歷更嚴苛的媒體批評、更多看扁和嘲諷的言論。
但他說,『只要我能改變未來華裔球員在聯盟中的處境,什麼都是可以忍受的』。
林書豪獲得了美國亞裔的瘋狂熱愛。不那麼懂籃球的華裔婦女,已經將林書豪稱之為『下一個喬丹』;洛杉磯中國城裡的餐廳,開始推出『林氏雞腿飯』;舊金山市的華裔市長李孟賢,則公開稱贊林書豪是『亞裔楷模,大家都要以他為榮』。
『一個偉大的勵志電影劇本』,成為現實了。摘自2012年第3期《中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