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物保護法執法檢查
本報張掖(甘肅)4月19日電記者張媛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帶隊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文物保護法執法檢查組,19日上午聽取了甘肅省張掖市貫徹實施文物保護法情況的匯報。檢查組成員指出,應培養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變文物少數人保護為多數人保護。
據張掖市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張掖市保存有歷代遺存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等不可移動文物1270多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56處,館藏文物3.4萬餘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8600餘件。多年來,張掖市委、市政府嚴格貫徹執行文物保護法,強化工作責任,加大投入力度,落實保護措施,有效實現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的良性互動。
這位負責人表示,張掖市將文物保護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逐級落實工作職責。僅去年以來,張掖市委、市政府先後5次專題研究文物保護工作,並將張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作為2012年全市21項重點工作之一,納入縣區、部門單位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書,形成了部門聯動的文物保護工作機制。
據悉,張掖市10個博物館(紀念館)已全部免費開放,累計爭取國家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年參觀人數達到30萬人次,社會效益明顯提高。凡有文物保護單位的鄉鎮,均設有文化站長、文化專乾兼任文物監管員;為落實保護責任,文物所在鄉鎮、村均簽訂了文物保護責任書,聘請業餘文物保護員163名,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鄉鎮年終工作考核內容,並對在文物保護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這位負責人指出,張掖市文物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著保護經費投入不足、保護與利用關系還需進一步理順等具體問題,需要今後在工作中積極探索,著力解決。同時,他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設立西部欠發達地區文物保護專項資金,中央財政全額承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資金;選擇有條件的市縣進行試點,對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資保護。
隨後,檢查組聽取了張掖市相關部門負責人、文物保護專家、一線文物保護、管理人員關於貫徹實施文物保護法情況的匯報以及建議和意見。
聽取匯報後,檢查組組長、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石宗源說,張掖市作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底蘊深厚。這次來張掖市進行文物保護法執法檢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就張掖市提出的具體意見和建議,檢查組一定認真進行研究,並向常委會匯報。
檢查組成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朱永新指出,文物保護部門人員有限,保護文物要發動群眾。因此,培養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使群眾掌握一定的文物保護知識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像張掖市這種文物比較集中的地區。建議在此類地區的中小學開設文物保護相應課程,文物保護專家也可去中小學校開設選修課。同時,建立對群眾參與文物保護的獎勵措施,並形成體系,使文物保護由少數人保護變為多數人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