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瓷碟
筒瓦
城址俯視圖
出土面具
1、遼寧綏中元代沈船水下考古調查
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元代
考古人員認定沈船中的瓷器為文物價值較高的元代『磁州窯』瓷器,共599件,其中23件為國家二級文物,4件被推薦為國家一級文物,119件為國家三級文物,基本涵蓋出水文物的各種類別。
2、遼寧北票喇嘛洞鮮卑貴族墓地
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3世紀末—4世紀初
位於遼寧省北票市南八家鄉四家板村喇嘛洞村民組西山坡上,因村中有一清代喇嘛廟,廟後有山洞而得名。該墓地是迄今為止發掘規模最大的鮮卑族文化遺存,共發現墓葬419座,出土了近3000件文化遺物。墓葬形式和很多隨葬物等均為以往所不見,展示了鮮卑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特色。
3、遼寧綏中石碑地遺址
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秦代至西漢
遺址為帶有苑囿性質的秦漢行宮遺址,外輪廓呈曲尺形,內部以連續的圍牆分成10個小區,區內建築呈軸線對稱,主體建築分布在東南部,西部多為整齊劃一的院落。整個遺址的建築總體布局充分考慮到給排水的要求。它的發現和發掘,為研究秦代建築、藝術以及科技提供了寶貴資料。
4、遼寧北票康家屯城址
199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夏代至早商
共發掘面積4000多平方米,清理東、南兩面180多米的城牆,東城門址一處,東、南城壕兩段。東南城牆外側和城牆外角發現砌築突出的『馬蹄形』石建築,酷似後世城牆上的『馬面』,尤為重要。這次發掘是我國首次對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址的大規模發掘,對我國北方早期城址的形制、布局以及當時的城居生活與社會形態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5、遼寧桓仁五女山山城遺址
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新石器時代至南北朝
考古調查並部分發掘了面積約50萬平方米的靴形山城。城設三門,城內分山上、山下兩部分,山上部分清理出望臺、蓄水池、大型建築址、兵營式建築群址等遺跡,以及新石器時代晚期、春秋戰國、兩漢、魏晉、遼金五個時期的文化遺存。經過發掘,為推斷五女山山城可能是高句麗建國之初的都城紇昇骨城提供了重要依據,在東北地區屬新發現。
6、遼寧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時代遺址
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新石器時代
牛河梁遺址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於紅山文化晚期遺存,在中國遼寧省凌源、喀左、建平三市、縣交界處,因其山下的?牛河而得名,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牛河梁遺址是距今約5000多年的大型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質與北京的天壇、太廟和十三陵相似。
7、遼寧朝陽十六國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
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十六國時期
考古發掘表明,這座門址坐北朝南,始建於前燕,徹底廢棄於元代,共經歷了前燕、後北燕、北魏、唐、遼和金元6個時期的建築和改建,歷時1000餘年,這在我國城市考古中是極為罕見的發現。更重要的是,這座城門遺址位於朝陽老城區的中軸線上偏北處,為研究三燕龍城的布局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坐標點。
8、遼寧建昌東大杖子戰國墓地
201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戰國
建昌東大杖子戰國墓地位於遼寧省建昌縣鹼廠鄉東大杖子村內,文物部門進行了多次考古勘探和試掘,共清理墓葬43座。出土了精美的燕文化銅禮器、銅車馬器、銅兵器等,特別是出土的配以金柄套的曲刃青銅短劍以及作為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古代銅戈祖型的異形銅戈,引起考古界的極大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