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成選民可能棄權
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和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一些選民認為這次選舉“沒意思”。
退休高中教師伊莎貝爾·普羅沃斯特62歲,說這次選舉沒什麼內容讓她感興趣。“我從來沒有錯過任何一次投票,”她說,“而這次,我沒什麼熱情。從經濟(政策)方面看,兩名主要候選人沒什麼差別。”
數以百計年輕人21日、即投票日前一天在巴黎證券交易所附近示威,舉著“他們不代表我們”的標語。
一名示威者說:“這次選舉中,沒有一名候選人代表我們。我不會投票,這是反抗的唯一辦法。”
19歲學生鄧肯告訴路透社記者:“在我看來,似乎沒有一名候選人可靠;政治受金融控制。”
巴黎市民布裡斯說:“我不知道應該支持誰。我認為,無論誰獲勝,(現狀)不會有任何變化。”
近期一項民調顯示,近三成法國人可能放棄投票。
□快評
一場牽動市場神經的選舉
法國22日舉行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這是一場牽動全球市場神經的選舉。
這場選舉時機敏感。由於西班牙財政緊縮和改革遭遇困難,加上近期償債規模相對較大,國債收益率攀昇,引發市場擔懮,成為歐債危機最新一輪的焦點。一些資產管理公司預計,法國總統選舉期間,市場投機行為有可能增多,造成股市和歐元振蕩走低。
這場選舉也適逢法國信用評級觀察期。今年1月,標准普爾公司將法國信用評級從最優的AAA降至AA+,評級展望為負面。另外兩家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和惠譽雖維持了法國3A評級,但均將評級展望調至負面。這意味著,法國信用評級在觀察期滿後仍有可能被下調。法國大選前夕,歐美金融市場氣氛已經開始緊張,甚至有法國評級將被下調的傳言。
而選前民調結果也預示著選舉可能給法國和歐洲政壇帶來新的變數。根據多數民調結果,現任總統尼古拉·薩科齊和左翼社會黨候選人弗朗索瓦·奧朗德可望進入第二輪投票,而奧朗德很可能最終勝出。
競選期間,奧朗德的數項主張備受市場關注,所引發爭議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市場緊張。這些主張包括:對歐盟“新財政契約”重新談判,推動歐洲央行職能從控制通脹轉向刺激增長,繼續擴大公共支出,對富人課收重稅,中斷退休制度改革等。
目前,多數歐洲國家由中右或右翼人士執政,如果法國出現左翼政府,勢將對歐洲尤其是歐元區的政經動向產生深刻影響。德國《明鏡》周刊說,德國總理默克爾對法國大選的關注程度,甚至超過對德國地方選舉的關注。原因不難猜:在歐債危機問題上,法國新總統能否繼續與德國保持在同一戰線,實在關系重大。
就此而言,法國大選不僅牽動市場神經,也牽動著歐洲的政治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