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聞陳述
今年4月23日,舶來的『世界讀書日』漸入佳境,官方宣傳和民間讀書熱情並舉。
看著媒體上批評『不該宣傳讀書日』的批評報道,筆者挺替讀書活動的主辦者叫屈的。辦一次宣傳,總比不辦好,都那麼多不該搞也搞了的節慶了,還差這一個嗎?
世界讀書日,中國獨憔悴。我們國內的全民閱讀狀況,已經低迷到江河日下的地步了,排在世界後列,拖了全地球村人『人均閱讀量』的後腿。的確,在房子、車子享受邁進的很多國人,已經被物質的口號擦亮了欲望的眼睛,巍樓高高,車輪滾滾,書香漸遠,誰還顧得上看書?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讀書日,也許能破解『當下中國人為什麼不愛讀書』的真實原因。讀書日,我們的主辦者應該多引導公眾思考『人活著為什麼要讀書』,而不應該把讀書日演變成一場偌大的『圖書推介會』。讀書日,這一天的主角應該是靜水深流般的讀書人,而不是高聲叫賣的書商。讀書是個人的事情,用必要的宣傳手段推動一下是可以的,但讀書也是個人的事兒,行政指令無需太盛。
一個有後勁的民族,一定是被汗牛充棟的典籍堆積起來的;一個有上進心的國家,國民一定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個心理富足的國民,一定是讀過一些書的——哪怕只是他的專業書。在我們談論文化復興、尋找幸福感的今天,重談一下讀書,應該不是啥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