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張貴峰
4月17日,濟南鐵路局四名職工無票登乘京滬高鐵商務座,乘務員進行勸阻後,四人拒不服從安排,態度蠻橫、大聲喧嘩,引起商務座旅客不滿,影響極為惡劣。事後,鐵道部對四人給予全路通報批評,並要求四人補齊票款。(《新京報》4月30日)
鐵路職工無票乘坐高鐵商務座,『拒不服從安排,態度蠻橫、大聲喧嘩』,確實是『極為惡劣』,不僅是態度蠻橫的惡劣,也是嚴重侵佔高價客座資源的惡劣。眾所周知,『商務座』乃是京滬高鐵列車票價最昂貴、最高端座位,北京至上海全程高達1750元,四張商務票總價便是整整7000元。
不過,如果拋開『京滬高鐵商務座』這一特殊背景不論,單就『鐵路職工蠻橫免費坐火車』這一情節而言,上述事件顯然又算不上是什麼新鮮事、也並非最『惡劣』。如去年9月9日,一段反映『男乘客自稱鐵路系統乾部拒絕買票』的視頻便在網絡熱傳,當事『鐵路乾部』強乘『霸王車』的做法引起旅客強烈不滿。而此後不久,去年9月25日,在K256次列車上,更是發生了觸目驚心的鐵路職工打斗身亡事件,而打斗原因正是『鐵路通勤職工使用乘車證』。
何以在免費乘車問題上,鐵路職工總是顯得如此習慣性的『態度蠻橫』呢?這顯然首先暴露了一個長期以來在許多壟斷性公共服務行業如電力、電信等,普遍存在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式部門福利問題。據成都鐵路局2002年公布的一則數據,由於『在實際使用中不一定是「因公而免」』,僅僅該局一年因職工『公免』乘車,便佔據了『10萬個甚至更多的座位』。
當然,應當承認,與往往坐擁巨額暴利、員工薪酬優厚的其他壟斷行業相比,鐵路部門在這方面又有顯著不同,不僅經常處於微利甚至虧損狀況,而且一線底層職工的工資待遇也要遜色許多。如此前媒體報道的,大學畢業的鐵路基層職工,『工作8年後,現在每月兩千六七百元』,『有時收入還趕不上農民工』。一方面,薪酬水平不高,而另一方面,常年奔波於鐵路線上的一線員工『工作非常辛苦』,如檢修機車、巡道巡線。在這種背景下,鐵路職工將『公免』乘車視為一種福利待遇補償,並常常易於為此計較動怒甚至『態度蠻橫』,或許並非完全不可理解。
因此,對於頻發的『鐵路職工蠻橫免費坐火車』現象,鐵路部門不能僅僅停留於表面上的『通報批評』、『專項整治』,更要深刻檢討反思所以會如此的深層體制制度根源。一方面,應當檢討反思現行鐵路職工『公免』乘車制度的合理性。比如,如何纔能從制度上確保『公免』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因公而免』?在鐵路資源緊張、一票難求仍沒有根本緩解的形勢下,如何嚴苛控制『公免』對鐵路資源的不合理侵佔?
另一方面,也應深刻檢討反思現行鐵路職工薪酬福利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將『公免』乘車作為一種福利待遇補償,變相讓旅客為之『埋單』,是否足夠合理和必要?在『公免』之外,如何給予鐵路職工尤其是一線職工更為直接、與其勞動付出相稱的體面工資薪酬,並以此盡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平撫其不平怨氣?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