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拉登遭擊斃(資料圖)
『基地』管家
5月2日是本·拉登遭擊斃一周年。美國《華盛頓郵報》采訪美國政府多名現任和前任官員,同時綜合兩本新書內容,勾畫出本·拉登最後日子裡的『思考』。
美軍特種部隊去年潛入巴基斯坦,擊斃本·拉登,從他藏身處查獲大量文件、信函和電子備忘錄。彼得·貝爾亨所著《追捕》和塞思·瓊斯所寫《陰影中的追捕:『9·11』之後追擊『基地』》大量引述這些材料。
《華盛頓郵報》5月1日報道,本·拉登被視作『基地』的『首席執行官』,全面介入各項事務,從應對財務危機到招募成員,從指揮前線作戰到挑選遭擊斃頭目的替代人選……他有時因世俗瑣事而煩惱,如索馬裡青年黨應種植何種農作物。材料顯示,本·拉登盡管藏身巴基斯坦,卻與全球各地的副手們保持聯絡,許多方面『親力親為』,包括『基地』行動策劃和戰略思考以及向襲擊者下達命令和提供建議。
『他不是隱士,是一個全球恐怖組織的首席執行官,』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反恐官員、白宮反恐顧問布魯斯·裡德爾說,『他與分散在全球的「基地」成員保持聯絡,指導他們發動恐怖襲擊。』
『閉門造車』?
美軍最近幾年利用無人駕駛飛機空襲,炸死『基地』多名領導層成員。
白宮國土安全及反恐事務顧問約翰·布倫南4月30日說,本·拉登為如何招募恐怖『天纔』發愁,認為『新出現的一些低級別頭目缺乏經驗,可能導致重復犯錯』。
不過,材料顯示,他對曾是『基地』二號人物的艾曼·紮瓦希裡比較冷淡,看重年輕新秀阿提耶·阿布德·拉赫曼。後者去年8月在巴基斯坦遭美軍空襲身亡。
美國反恐部門一名高級官員說,本·拉登控制的『基地』已喪失數十名核心成員,他最後實際已是『遭削弱的頭目』。因手頭『資源』減少,他規劃恐怖襲擊時變得有些『臆想』,一些大膽攻擊性言論甚至遭下屬非議。
『那是典型的「總部對前方」心理,』這名官員說,『總部認為,他知道更多,從而指揮前方做某些事。前方管理人員則說,「老板,你不了解我們正面臨何種壓力」。』
意欲整改
本·拉登最後幾年試圖管理『基地』這一散亂網絡,尋求重新掌控松散依附的各派別以及一些獨行者,包括從也門到索馬裡的一些武裝團伙。原因是,他認為後者玷污『基地』名譽,抹黑『基地』核心理念。
阿提耶在本·拉登生命最後一年中扮演重要角色,試圖幫助後者掌控發生在伊拉克和中東地區其他國家的襲擊。他在本·拉登支持下開始嘗試制定『基地』及附屬組織的行為准則。
美國政府機構研究『基地』的顧問雅雷·布拉赫曼說:『直到最後,阿提耶一直試圖控制中東地區的襲擊。他和本·拉登仍痛恨西方,但覺得在穆斯林國家發動襲擊有損他們的公共形象。』
《華盛頓郵報》提及,本·拉登反對類似『像割草機割草一樣』的襲擊手法。『他對這種襲擊感到不安,』一名美國情報部門前官員說,『他覺得,那與他規劃中的「基地」前景相衝突。』
對2010年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炸彈襲擊未遂事件,本·拉登不滿。作家瓊斯說,那並非因為這名恐怖大亨擔心平民喪生,只是不滿嫌疑人費薩爾·沙赫紮德宣誓效忠美國後策劃襲擊。
『大家知道,不允許對敵人說類似謊言,』本·拉登在一份材料中寫道,那會對『基地』形象產生『負面影響』。他說,全球部分地區一些武裝人員因『違反誓詞、不誠實』而受到質疑。
本組稿圖據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