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圖1:湄公河流域國家經濟增長率(數據來源:IMF統計數據庫) |
| 圖2 東盟公路網設計圖(圖片來源: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 |
湄公河流域國家均位於中南半島之上,處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是日本通往印度洋的捷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50年代開始,日本就借助戰後賠償與湄公河地區建立聯系,並積極參加聯合國有關湄公河下游地區水資源的開發和調查活動。冷戰後,日本又努力通過推動柬埔寨和平進程、促進湄公河落後經濟體發展等途徑參與該地區事務,試圖輸出“日本標准”、“日本模式”等軟性基礎設施,建立地區影響力。特別是,近年來日本為幫助湄公河地區國家發展通訊及衛星技術,深度指導並參與多國地質勘探和相關技術研發工作。而《東京戰略2012》中也提出日本將參與制定該地區經濟發展戰略,是為日本進一步提昇在湄公河的影響力奠定基礎。《東京戰略2012》中強調的“東-西經濟走廊”和“南部經濟走廊”現有基礎較差、通關手續復雜,因而發展難度大,且並不屬於東盟“互聯互通”規劃中的優先推進項目。為什麼日本始終力推這兩個走廊的建設呢?觀察其位置便可知日本意圖。如圖2所示,“東-西經濟走廊”橫穿五國,可打通南海到印度洋的陸路連接,使日本避免繞道馬六甲海峽,既降低了運輸成本,又提昇了運輸安全性。
湄公河地區已吸引多國提昇對其的重視程度並加大投入
美國連續多年成為對湄公河地區的投資大國。除經濟聯系外,美國還不斷加強與這一地區的政治、軍事聯系。繼2010年“吳哥哨兵2010”26國聯合軍演之後,美國與柬埔寨雙邊軍演“2012吳哥哨兵”於3月13至22日在柬埔寨貢不省和實居省舉行。2011年底,希拉裡•克林頓訪問緬甸,既成為自1955年以來首名訪問緬甸的美國國務卿,又標志著美國開始重啟與緬甸的聯系。韓國與湄公河地區經貿聯系密切,2000年以來分別與越南、老撾和柬埔寨合建了四家證券交易所。下一步,韓國和日本都有與緬甸合建證交所的意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競爭。澳大利亞也很關注湄公河地區發展。2010年,澳政府曾提供2150萬美元無償援助幫助柬埔寨修繕鐵路。2011年底,由澳政府出資、澳柬多部門及國際組織聯合主辦的“湄公河水•糧食•能源論壇”在金邊召開,吸引來自湄公河地區、中、日、澳等多國官員和學者近200名參加,由於其時間和議題設計巧妙,澳大利亞在湄公河治理問題上的影響力開始增強。
共同發展是實現各方共贏的最佳途徑
湄公河地區戰略位置重要、自然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各大國加大對其關注也在情理之中。但若各國都強調爭取排他性的利益,則難以達到其目標。這樣既不利於大國間關系的發展,也將湄公河流域國家置於“選邊站”的困境之中。因此,各方加強溝通協調、謀求共同發展應是實現共贏的最佳途徑。(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宋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