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心理學家、EQ管理專家張怡筠博士的力作。幸福不是本能,是需要學習的技能!只要下定了幸福的決心,找回情況主導權,培養自我幸福力,就能與家人幸福互動。
一大早,我跳上了一部出租車,因剛好遇上尖峰時刻,沒多久車子就卡在車陣中,於是我隨口聊了起來:『司機先生,最近生意好嗎?』
後視鏡中的臉拉了下來,聲音臭臭的:『有什麼好?到處都不景氣,你想我們出租車生意會好嗎?我每天天不亮就出來開車,開到天黑回去也賺不到多少錢,真是夠氣人的!』
嗯,顯然這不是個好話題,換一個主題好了,我想。
於是我說:『不過還好你的車子很寬敞、很舒服,要不然像現在困在路上就難熬了。車子大還是好,即使塞車也不會覺得心情不好。』
沒料到這張臉竟愈來愈臭,聲音也激動了起來:『你覺得舒服嗎?那你每天坐12個小時看看,你還會不會覺得舒服,我每天被關在這車裡,關得腰酸背痛,真是倒霉,還不是為了要吃飯。』他說完嘆了口氣。
老實說,那天我下車時,心中有種終於解脫了的輕松感。
不過幾天後,我再一次跳上了出租車,而這一次,卻開啟了迥然不同的經驗。
一上車,看到了一張笑容可掬的臉,輕快的聲音伴隨而來:『你好,請問要去哪裡?』
有些驚訝這迎面而來的親切,我笑了笑,隨即告訴了他目的地。
司機先生說:『好,沒問題,那你希望怎麼走呢?』我說:『都可以啊,看你怎麼方便,就怎麼走吧!』
他笑了笑,一邊開車,一邊開始愉快地哼起歌來,顯然他今天心情不錯。
於是我問:『司機先生,看你今天心情很好嘛,有什麼喜事嗎?』
他笑得露出了牙齒:『我每天都是這樣啊,每天心情都不錯。』
『為什麼呢?』我問:『不是聽說最近大家開車收入都不太理想嗎?』
司機先生又笑了笑:『沒錯,不過日子總是要過的,我也有家、有小孩,開車時間也跟大家一樣變長了。不過,我總是會換個角度去想事情,心情就不一樣啦!』
他繼續說著,臉上的笑容一直未消:『譬如說,我覺得出來開車,就好像出來玩一樣,客人付錢請我跟他們一起去玩,這不是挺棒的嗎?』
『例如,小姐你現在付錢,請我帶你去公園玩,到了公園,我總是把客人送下車後,停下來抽根煙,欣賞一下風景再走,像現在正是花季,我等一下就可以順道賞賞花了,反正來都來了嘛,更何況還有人付錢呢!』
多精彩的一段話!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有多幸運,一早就有這份榮幸,跟前座的幸福達人同車出游,真是炫斃了。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位心理學家說過的話:『快樂,是種與生俱來的權利,而不是取決於你所完成的成就。』
也就是說,快樂是出發地,不是目的地。
為什麼呢?
首先,心理學研究發現,有份隨時隨地都平和快樂的心境,纔能有助於我們整體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一曝十寒的心情狀態,是無助於我們的整體快樂感的。所以,快樂的心境應該天天維持。
第二,如果仔細分析一下,我們一生中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處在『努力達到某個目標』當中,只有極短的時間,是處於『完成事情』的狀態。而如果等到完成了事情纔快樂,那看來我們生下來就注定要悲慘過一生了,不是嗎?
因此,快樂的心情是不需要、也不應該等待的。
第三,在我們心境平和時,大腦較易處在α波的狀態,而α波有助於創意的思考。
因此你會發現,當處在快樂的情緒中,我們纔能更有效率、更有創意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所以,如果你也一直在等待完成目標後的快樂感,請現在就開始,學學那位懂得從快樂出發的司機先生,讓自己不再靠完成事情纔快樂,而是要快樂地去完成事情!
摘自《幸福其實很簡單》,張怡筠著
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