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中國簡報》5月11日文章,原題:評估中國對海外公民被綁事件的應對之策有關中國保護其海外公民的能力問題日益成爲關注焦點。通常應對之策是與所在國警察建立良好關係並教育中國工人防範危險。但綁架案有增無減,表明單靠這些是不夠的。
對於海外綁架案,中國有兩種獨立應對方式:一是派出解放軍的特種部隊,二是僱用本國私人安保公司。但若想切實可行,它們就必須具備在海外行動中使用武力的能力和意願。遺憾的是,對中國而言,兩種選項都不達標。
解放軍特種部隊既有能力也有意願去應對綁架——至少在海上。但僅限於受控制區域的海上偶發事件,而非那些會令其深入外國領土的行動。他們沒表現出在他國土地上執行任務的意向。實際上,中國目前派出的護航編隊也未受過執行此類任務的訓練,缺少足夠空投能力和人力,這令其深入陸地行動的能力嚴重受限。此外,若在外國採取軍事行動,會產生政治影響,這足以讓北京猶豫。
私人安保公司在中國並非新事物,但奔赴海外行動的想法近來才被提出。多數在非洲的中資公司僱用當地安保,但危急時刻靠不住。這種情況下,中國國內安保公司受到關注。它們是中國指揮下應對綁架的最可信賴的力量,照理可在快速反應行動中派上用場。可惜,中國私人安保公司既缺乏能力也缺少意願去介入海外行動,沒有豐富的海外經驗,一時難擔大任。
中國的海外快速反應行動還面臨其他侷限,包括國際法及在外國動用武力可能引發的侵犯主權問題。或許更困難的是,北京討厭任何直接背離其所宣示的外交政策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行動。
目前,中國依靠東道國力量保護本國工人。這種做法不盡如人意,但今後仍將是北京首選。駐外中資企業可僱請能力較高和經驗豐富的西方安保公司救急,這也會間接暴露中國的不足。今後北京將被迫增強外交和經濟努力來保護海外公民。但鮮有報道說中國的援助直接用於(他國)警察或安全部隊,以爲中資企業創造更安全的環境。中國何時才能克服獨立行動的障礙?目前不得而知。但若綁架繼續發生,北京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從而不得不丟棄目前束縛手腳的種種限制。(作者丹尼爾·豪珀特,喬恆譯)
(來源:環球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