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核心提示
衛生監督部門呼籲市民患病後一定要到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合法醫療機構接受診治;不出租房屋給從事無證行醫的單位和個人;就診看病時主動要求醫生提供病歷、處方、收費發票;遭遇無證行醫及時向衛生監督部門舉報,遇到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事件及時撥打110報警。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昨日從市衛生局瞭解到,到目前爲止,天津市已經移送非法行醫涉嫌犯罪人員20餘人,但仍有非法行醫者目無法紀頂風作案,威脅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爲此,市衛生監督所將聯合各區縣開展聯動執法工作,通過市區聯合、區區聯合探索打擊無證行醫的新工作模式,彌補單一區縣執法力量薄弱的弊端,徹底清除長期頑固存在的無證行醫“黑診所”。同時,衛生監督部門也呼籲廣大市民共同參與抵制到“黑診所”就醫、拒絕提供無證行醫場所,發現無證行醫行爲及時向衛生監督部門舉報。
通過開展聯動執法工作,衛生監督部門將集中全市執法人力資源,通過篩選確定集中開展打擊無證行醫的重點、難點地區,聯合打擊清理長期頑固存在的無證行醫“黑診所”。對於區縣交界存在管轄爭議地區的無證行醫“黑診所”,聯合執法過程中,能劃清管轄權的由具有管轄權的區縣進行取締、處罰,管轄權不明確的,市衛生局將指定管轄,負有管轄權或指定管轄的區縣後期還要對被取締無證行醫點或人員進行復查。與此同時,從本月起全市還將開展打擊非法行醫主題宣傳活動。
據衛生監督執法人員介紹,非法行醫“黑診所”一般具有五大特徵:租一個小屋子作爲“診所”,沒有規範的機構名稱,或不掛牌無證行醫,診療場所和生活起居常混雜在一起;藥店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行醫,給病人看病打針、輸液、抽血化驗;生活美容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如文眉、割雙眼皮、打耳洞、隆胸、抽脂、注射瘦臉等;自稱有祖傳祕方,是所謂“老中醫”、“老軍醫”,在早市集貿市場等人流、物流集散地擺攤設點,或走街串巷看病、拔牙鑲牙等;在社區、農村以“義診”名義,藉以推銷保健品和藥品。這些“黑診所”的無證行醫人員缺乏必要的醫療技術和消毒隔離措施,且常常使用假冒僞劣的藥品,不僅會延誤疾病治療,甚至會危害患者生命。(記者徐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