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西嶺、中軍嶺、柴黃嶺是周至縣竹峪鎮西南?區『七溝八嶺』中最為偏遠的3個嶺,這3嶺擁有2000多人口5個自然村。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各村相繼都鋪上了水泥或柏油路後,有錢的村民買了摩托或電動車,出行條件相對有所改善。但對家庭條件差、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說,因為沒有或不會騎摩托、電動車,出一趟門還是很難。正因為如此,今年79歲的王景雲老人已有五六年沒有到繁華的啞柏鎮去逛過。
搭車不用再輾轉6公裡
5月18日一早,竹峪鎮西嶺村村民王志雲在村口停了下來。今天,他打算到啞柏鎮去置辦糕點。因為周六住在戶縣的女兒女婿要帶小外孫回來。過去,每次去鎮上辦事買東西或置辦農具、種子,村民都必須到距離村子2公裡遠的蘭梅?去搭車。而最遠的柴黃村村民就得走6公裡纔能坐上車。
起初從蘭梅?到鎮上,村民們多乘坐個體經營的三輪車。三輪車發車時間不固定,『一旦遇上急事或家裡有個「緊病人」,等車時內心的那種煎熬像揪心一樣疼。』王志雲說,三輪車不安全,容易出事的確也出過事。每次坐三輪車出門,他總感覺不踏實,但卻沒有更好的辦法。
快10點了,王志雲沒有像往常那樣急著趕往熟悉的那個路口搭車,而是在等經過村口的一趟班線車。『車來咧……』隨著一聲汽車的鳴笛聲,一輛白色的中巴車由遠及近。面包車車頭上貼著的『通村客車』四個大字格外醒目。
在家門口就能坐上班車
記者跟隨王志雲一同登上了這趟柴黃村至啞柏的通村客車。
『出門招招手,就能搭上車,這是我們這輩人做夢都沒想到的事情。』說話的是柴黃村79歲的王景雲老人。老人告訴記者,五六年都沒有到啞柏趕過集的他,在啞柏至柴黃村班線開通後已經到啞柏鎮逛了3次了。
一次,從啞柏返回的路上,車上只剩下他一人時,老人一度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他只比別人多花了一塊錢,但卻坐了最長的路程。有了班車之後,老人說他經常有種莫名的驕傲,因為他感覺自己現在已經跟城裡人一樣了。
『有了這些通村的班線車,到鎮上或走親戚可真是方便多了。以前坐私人面包車去鎮上,來回將近一天的時間,現在不一樣了,20分鍾一趟車,可准時了。一上午從家門口到鎮上打個來回不算啥。』中軍嶺的張彩霞說,近半個月來她已經乘車到鎮上購物瞧病來回三趟了。
西南?區群眾有望直達西安
按照平原區2公裡以內,山區3.5公裡以內的標准計算,目前周至縣通車的行政村已經佔到行政村總數的98%,初步實現了『路通車通』目標。
目前周至縣交通運輸管理站正在加快對啞柏三級客運站建設。待其建成後,從啞柏始發或途經啞柏的農村客運車輛,將全部集中到站內發車、規范經營,以方便沿線群眾換乘。
周至縣交通運輸管理站書記郝亞洲透露說,下一步,周至縣還將依托二網工程即將建成通車的南橫線(安啞路)和灃渭新區至竹峪公路(康竹路),積極實施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改造,擬成立公交公司開通兩條啞柏至西安公交線路,將關中環線上西安至樓觀線路延伸至周眉交界的譚家寨。屆時,周至西南?區群眾去西安就無需到縣城或啞柏換乘,直接在家門口坐車就更方便了。
全市行政村通車率達96%
按照『車頭向下』的發展思路,近年來我市積極開闢縣城至村莊、鄉鎮至村莊、村莊至村莊的農村客運線路。目前全市周至、藍田、戶縣、高陵等『四縣』及長安、閻良、臨潼等『三區』,127個農村鄉鎮、2563個行政村中2536個已通車,已累計開通農村客運班線172條,共投放各類客車1044輛。全市所有農村鄉鎮已通班車,行政村通車率達96%。其中,高陵縣、戶縣、臨潼區、閻良區行政村通車率已達100%。
今年,我市將繼續積極落實通村客運車補、油補政策,大力推進通村客運發展。通過積極推進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改造,實現縣域內20公裡范圍內的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運行率達到10%以上,為助推縣域經濟、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文/圖記者張黎娜